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笔(放筆)
(1).纵笔。 唐 杜甫 《戏为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诗:“欲乞放笔写万个,目接厓谷心坰郊。”
(2).搁笔。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谈,仍当写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
分類:搁笔
《漢語大詞典》:笔阁(筆閣)
犹搁笔。新唐书·陆贽传:“书詔日数百……旁吏承写不给,它学士笔阁不得下,而 贄 沛然有餘。”
分類:搁笔
《國語辭典》:顿笔(頓筆)  拼音:dùn bǐ
1.停笔。《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范弘之》:「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
2.写字或作文到著力处必须停顿,称为「顿笔」。
《漢語大詞典》:卓笔(卓筆)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笔赋 黄楼 ,期建高牙过 石头 。”
(2).植立的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镜鋭而长,如卓笔之形。”
(3).停笔、搁笔。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王文正 曾作参政;秉笔至 淑妃 为皇太妃,卓笔曰:‘适来不闻此语。’”
《国语辞典》:笔山(笔山)  拼音:bǐ shān
山形的搁笔器具。如:「哥窑瓷笔山」、「搯丝珐琅龙纹笔山」。也作「笔架」。
《漢語大詞典》:格笔(格筆)
(1).笔架。 唐 陆龟蒙 《初入太湖》诗:“微茫诚端倪,远嶠疑格笔。”
(2).谓搁笔,停止写作。 宋 苏轼 《答李昭玘》:“观足下新製,及 鲁直 、 无咎 、 明略 等诸人唱和,於拙者便可格笔,不復措辞。”
《漢語大詞典》:辍翰(輟翰)
停笔,搁笔。后汉书·文苑传上·王逸:“﹝ 王延寿 ﹞少游 鲁国 ,作《灵光殿赋》。后 蔡邕 亦造此赋,未成,及见 延寿 所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相如 含笔而腐毫, 扬雄 輟翰而惊梦。”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輟翰停毫,既象乎翘足就栖之夕;挥芒拂鋭,又似乎奋拳引鬭之时。”
分類:停笔搁笔
《国语辞典》:笔搁(笔搁)  拼音:bǐ gē
搁笔的用具。如:「好精致的笔搁。」也作「笔架」。
分类:搁笔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