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潜(發潛)
(1).奋起于潜藏之中。 元 柳贯 《赠王玄翰》诗:“清观我故友,有子在穷阎。技富愈思蓄,时来当发潜。”
(2).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傅公墓志铭》:“纳忠闲邪,公在讲幄;发潜诛諛,公在史局。”
《漢語大詞典》:发奸(發姦)
见“ 发姦 ”。
亦作“ 发奸 ”。 揭发坏人坏事。韩非子·制分:“发姦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姦者必诛连刑。”汉书·尹翁归传:“案事发姦,穷竟事情, 延年 大重之。” 金 元好问 《辅国上将军京兆府推官康公神道碑》:“公发姦击彊,尤更致力,旬月之顷,治效卓然。”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六:“司法者,人之司命也。发奸纠邪,董正弼善,司法是据。”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督抚巡按,振纲立纪,剔弊发奸,将令互为监察。”
《國語辭典》:举劾(舉劾)  拼音:jǔ hé
列举罪状,加以弹劾。《史记。卷八八。蒙恬传》:「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汉书。卷四五。江充传》:「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漢語大詞典》:摘伏
犹折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 张伯玉 守 河阳 ,作《六经阁记》,先託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於府。 伯玉 一一閲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 六经阁 ,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 曾子固 亦预坐,惊起摘伏。”参见“ 折服 ”。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时然临下邑,摘伏信如神。”旧唐书·玄宗纪上:“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蒞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
《國語辭典》:折服  拼音:zhé fú
1.说服,使他人屈服。《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一人挺身而出,愿往折服之。」
2.佩服、信服。如:「他毫无私心的奉献,令人大为折服。」清。徐珂《清稗类钞。异禀类。于文襄彊记》:「于曰:『吾以为君所专司,故不复记忆,今奈何?』梁愧无以答。于曰:『老夫代公思之。』因默坐斗室刻馀,录出,所差惟一二字耳,梁大折服。」
《漢語大詞典》:举刺(舉刺)
(1).检举揭发。晋书·天文志上:“执法,所以举刺凶姦者也。”明史·郭维经传:“疏陈时弊,中有所举刺。”
(2).提拔与黜责。宋史·职官志七:“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员之勤惰,而专举刺之事。”
《漢語大詞典》:激讦(激訐)
(1).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 汉 崔瑗 《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
(2).激烈昂扬。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國語辭典》:告发(告發)  拼音:gào fā
检举揭发。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若是被告发、被擒拿,怕不要偿命。」
《漢語大詞典》:发举(發舉)
(1).兴起,举事。《汉书·王莽传上》:“ 唐 虞 发举, 成 周 造业,诚亡以加。”后汉书·臧洪传:“﹝ 陈容 ﹞起谓 绍 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臧洪 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 都 去年向吾有言,诚忿足下意欲发举,吾深抑之。”
(2).揭发,检举。汉书·王莽传下:“敢盗铸钱及偏行布货,伍人知不发举,皆没入为官奴婢。”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朗 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 明帝 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 朗 终不能有所諫止。”明史·李善长传:“狱具,谓 善长 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國語辭典》:举发(舉發)  拼音:jǔ fā
1.检举告发。如:「他剥削劳工的行为,终于遭人举发。」
2.病情发作。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不想庞涓在公子根前下了谮言,将贫道刖其二足,如今佯推风疾举发。」《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3.行事发令。《管子。幼官》:「举发以礼,时礼必得。」
《漢語大詞典》:首免
谓揭发他人而免于连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坐繆举而许首免,盖责其当察所举者之不法也。致仕官既谢事,不当与在职者同责。”
《漢語大詞典》:纠摘(糾摘)
亦作“糺摘”。 督察揭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度尚 ﹞初为 上虞 长,纠摘姦伏,县中谓之神明。”魏书·高恭之传:“其所纠摘,不避权豪。”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必伸以糺摘,穷其负累,虽擢髮而数,庸可尽邪?”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汝为 开封府 尹,可不奉法邪?”
分類:督察揭发
《漢語大詞典》:纠擿(糾擿)
纠举揭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羣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李贤 注:“擿,犹发也。音它狄反。”《旧唐书·姚璹传》:“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姦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明史·李汝华传:“还朝,歷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分類:纠举揭发
《國語辭典》:参本(參本)  拼音:cān běn
古代臣子呈给皇上的奏章。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临侯替俺修起参本,怎么样写?」
《国语辞典》:觉发(觉发)  拼音:jué fā
罪證被揭发。《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其馀已结正未结正,已觉发未觉发,罪无大小,咸赦除之。」
分类:揭发
《漢語大詞典》:反诬
不承认对方的揭发指摘,反过来诬告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