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0,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王安礼(字 和甫 )
蔡承禧(字 景繁 )
王得臣(字 彦辅 号 凤台子 )
范世京(字 延祖 )
许彦先(字 觉之 名 光 )
吴居厚(名 居实 字 敦老 )
李之仪(字 端叔 号 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
游师雄(字 景叔 )
吕公孺(字 稚卿 )
杜敏求(字 趣翁、拙翁 )
皮公弼(字 宪臣 )
汪辅之(字 正夫 )
赵挺之(字 正夫 清宪 )
彭汝砺(字 器资 )
其它辞典(续上)
晁端彦(字 美叔 )王安礼(字 和甫 )
蔡承禧(字 景繁 )
王得臣(字 彦辅 号 凤台子 )
范世京(字 延祖 )
许彦先(字 觉之 名 光 )
吴居厚(名 居实 字 敦老 )
李之仪(字 端叔 号 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
游师雄(字 景叔 )
吕公孺(字 稚卿 )
杜敏求(字 趣翁、拙翁 )
皮公弼(字 宪臣 )
汪辅之(字 正夫 )
赵挺之(字 正夫 清宪 )
彭汝砺(字 器资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美叔。晁端禀弟。登进士第。与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端彦力谏,黜为陕守。历秘书少监、开府仪同三司。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崇尚。全宋诗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据《曲洧旧闻》卷五),字美叔,其先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华阳集》卷五○《晁君墓志铭》)。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曲洧旧闻》)。一说嘉祐二年进士(《东坡全集》卷七《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同上书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勋郎中为贺辽国正旦使(同上书卷三八五),后又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四二)。绍圣初以秘府少监黜知陕州(《曲洧旧闻》)。二年卒(《鸡肋集》卷六○《祭陕州二叔父文》)。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丰(今河南清丰)人。与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进士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熙宁四年权发遣开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元丰五年为金部郎中。元祐四年知苏州,五年为右司郎中、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绍圣初,章惇入相,见其设施,极力谏之,惇怒,黜为陕守,因谓其亲曰:「三同今日不同矣。」与苏轼相友善,文章书法,为时所宗。见盛陶《晁端彦墓志铭》(残文)、晁补之《祭陕州二叔父文》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9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和甫。王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涉及新法下狱,无人敢救,唯安礼从容为神宗言之,轼得救。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决断滞讼,勤于政事,辽使知而叹息夸异。后历尚书左丞,七年,罢知江宁府。官终知太原府。有《王魏公集》。全宋诗
王安礼(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从河东唐介辟。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年,迁直集贤院(同上书卷二六○),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元丰四年(一○八一),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三一一),知开封府。七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同上书卷三四七),出知扬、青、蔡三州。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书卷四五四)。七年,知宣州(同上书卷四七八)。绍圣初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卒,年六十二。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王魏公集》七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安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丛书》所辑本(简称丛书本),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一七九八
王安礼(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安石弟。嘉祐进士。熙宁中为崇文院校书,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苏轼下御史狱,尝言于神宗救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七年罢,移知江宁府。元祐中历知扬、青、蔡、舒州。绍圣初移知永兴军,徙太原府。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著有《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天文书》十六卷,《二仪赋》一卷,文集二十卷。事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礼四四之一七,《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84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景繁。蔡元导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大理寺丞、知雩都县、太平州司理等职。神宗熙宁中召对,陈用人立政之弊,擢监察御史里行。劾吕惠卿及其亲属之罪,章五上,神宗遂黜惠卿并其党,累迁太常博士,加集贤院校理,后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有《论语指归》及奏议、文集。全宋诗
蔡承禧(一○三五~一○八四),字景繁,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知虔州雩都县。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十年,加集贤校理,权发遣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四),开封府推官,改判官。出为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元丰七年卒,年五十。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七《承议郎集贤校理蔡公墓志铭》。全宋文·卷一八○九
蔡承禧(一○三五——一○八四),字景繁,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登嘉祐二年进士第,累官大理寺丞、知虔州雩都县。敢任大责,遇艰食,辄出常平仓以振绝乏。熙宁七年,召对便殿,极陈用人立法之弊。次年,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公直敢言,奏论吕惠卿党之罪,数指摘时病。十年,加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入为开封府推官,累迁太常博士。元丰五年,出为淮南计度转运副使。七年卒,年五十。承禧笃学力文,博记善说,著《论语指归》十卷、奏议集十卷、文集十五卷。见苏颂《蔡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1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彦辅,自号凤台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受学于郑獬、胡瑗,学问博洽。有《麈史》。全宋诗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自号凤台子(《挥麈后录》卷八),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历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举开封府界常平,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集》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黄州。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为福建转运司判官(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一)。官至司农少卿。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挥麈后录》卷八)。有《麈史》三卷传世。《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江夏辨疑》、《凤台子和杜诗》、《江夏古今纪咏集》,皆佚。事见《麈史》各卷。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受学于郑獬、胡瑗,嘉祐四年登进士第。历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黄、鄂州。元祐八年为福建转运副使,入朝为金部郎中、司农少卿。绍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观。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得臣平生著述颇丰,有《江夏辨疑》一卷、《凤台子和杜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麈史》三卷,尝笺注杜甫诗。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四二、食货六四之七三、职官二三之一一,刘攽《彭城集》卷二一,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延祖。范师道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熙宁间,为海盐令,劝民孝友力田,有治声。后召至京,将用之,以与新法论不合还治,民欢呼相迎。寻以疾乞休,诏进秘书丞,致仕。卒年四十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彦先,字觉之。神宗熙宁中历官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转运副使。元丰二年(一○七九),坐孙纯私贷官钱,降监吉州酒税。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随州。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二、二六六、二九六,《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续第四《许彦先药洲诗跋》。今录诗八首。全粤诗·卷二一
许彦先,一名光,字觉之。始兴人。深明《易》学,尤工书法,素有文名。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累官殿中丞,熙宁间迁广东转运使。与王安石交游。明黄佐纂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六、明胡永成修嘉靖二十一年刊《南雄府志·志下·传二》有传。诗十首。全宋文·卷一七四○
许彦先,字觉之,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天圣中进士及第。熙宁五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八年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是年五月改广南东路转运副使。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二年坐孙纯私货官钱,降监吉州酒税。五年为梓州路转运判官,六年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提举常平等事。元祐二年知随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七、二六六、二九三、三二七、三四四,《栾城集》卷二八,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14 【介绍】: 宋洪州人,初名居实,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熙宁、元丰间,历武安节度推官、提举河北常平、京都转运副使,擢京都转运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计,收盐铁羡息钱数百万;于莱芜、利国两监铸钱,岁得十万缗;又请铸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需,累受褒奖。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敛,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起为江淮荆浙发运使,进户部尚书,知开封府。徽宗朝累官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出知洪州卒。全宋诗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潭州攸县主簿,迁知安州景陵、开封咸平县。神宗熙宁初为武安军节度推官。元丰间提举河北西路常平,迁京东转运判官,升副使、都转运使。哲宗元祐初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绍圣初起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召拜户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和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复知开封,进中书门下侍郎,以老为东太一宫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复还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丹阳集》卷一二《枢密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进士及第。熙宁初为武安节度推官,奉行新法尽力,计劳得大理丞。转补司农属。元丰初,提举河北西路常平,三年,为京东转运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羡,擢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八年,以罪降知庐州,再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徙知苏州。绍圣中,起为江淮等路发运使。三年,召拜户部侍郎、尚书。元符二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改知永兴军。三年,罢知和州。崇宁初,复尹开封,二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大观中,为资政殿学士、东太一宫使。出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观。复还,迁知枢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二十卷。事详葛胜仲《枢密吴公墓志铭》(《丹阳集》卷一二)、《东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之纯从弟。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师事范纯仁。后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纯仁遗表及行状,编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全宋诗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为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为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为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李之仪(1038-1117) 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一说乐寿(河北献县)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颀子,之纯从弟。进士及第,曾任河中府万全县令、权知开封府开封县。元丰中曾入呼延幕府,为折可适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杨景略奏辟使高丽。元祐中为枢密院编修官,与苏轼兄弟游。及第几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从苏轼辟,主管定州安抚司事机宜文字。绍圣四年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监内香药库,以苏轼荐辟,「为奸臣心腹之党」放罢。崇宁元年,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草《遗表》,并作《行状》,除名勒停,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与杨姝踰滥及以杨姝所生男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观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仪传》,《宋史》卷三四四《李之仪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097 【介绍】: 宋京兆武功人,字景叔。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尝学于张载。赵卨帅延安,辟为属。哲宗元祐二年,累擢军器监丞。吐蕃酋长鬼章青宜结据洮州,师雄率种谊、姚兕分兵进击,破洮州,俘鬼章。历陕西转运副使、卫尉少卿。上《绍圣安边策》,陈庆历以来防条得失及御敌之要。进直龙图阁。官终知陕州。有文集。全宋诗
游师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调仪州司户参军。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德顺军判官、颍州军事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迁军器监丞。五年,为陕西转运判官、提点秦凤路刑狱。七年,除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权陕西转运使。绍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三年,权知秦州兼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移知陕州。四年,卒,年六十。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画墁集·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师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东南)人。从张载学,治平元年举进士第一,授仪州司户参军,熙宁四年迁德顺军判官。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迁军器监丞。会吐蕃寇边,使熙河,佐边帅刘舜卿破敌有劳,迁陕西转运判官。五年,移秦凤路提点刑狱公事,迁承议郎。七年,除祠部员外郎,改工部,以集贤校理权陕西转运副使。元祐九年,迁朝奉郎,除卫尉少卿。绍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三年春,迁直龙图阁、权知秦州、兼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未几改帅熙河。四年,卒于陕州任上,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见《游师雄墓志铭》(《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稚卿。吕公著弟。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历知泽、颍、庐、常四州,累改陕西转运使。神宗元丰初知永兴军,徙河阳,平洛口兵变。哲宗时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为政明恕。官终户部尚书。卒年七十。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幼子。仁宗时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泽、颍、庐、常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判都水监,改陕西转运使。知渭州,徙郓州。熙宁十年坐失入死罪,责知蔡州。元丰初,知永兴军,二年徙河阳。四年五月知审官东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与李宪不和,徙相州,更陈、杭、郑、瀛四州。元祐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五月任秘书监,三年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四年擢户部尚书。五年三月以病提举醴泉观,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诗集、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01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岁能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历知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太学博士,官终潼州府路提点刑狱。有文集。全宋诗
杜敏求(一○三九~一一○一),字趣翁,一字拙翁(《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知汉州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请罢去,改差通判定州。迁朝请郎,除梓州路转运判官,移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官,年六十三。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见《净德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二四《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古诗归墓志铭》。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 【介绍】: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司马光奏其资性狡猾,善于进取,求请不倦,请勒归放官,不报。累迁陕西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官至直昭文馆、都转运使。全宋诗
皮公弼(?~一○七九),字宪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宁间历江淮、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制置解盐使。元丰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员外郎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熙宁中权发遣江淮等路发运使,永兴军等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官屯田郎中,迁度支郎中。元丰元年为陕西都转运使,直昭文馆。二年四月,坐举俞士龙降一官,旋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进士。嘉祐四年授旌德县尉。应制科入等,被论罢。神宗元丰二年,任河北东路转运判官。尝密劾文彦博不治事,被神宗斥为无礼。三年,权提点河北东路刑狱。后自太常丞除广东转运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罢知虔州。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辅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县尉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入等,而论者言其无士行,遂罢。熙宁初,尝为京兆府法曹参军。熙宁末,历官大理寺丞、知司农寺丞、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改河北东路、西路。元丰三年,以太子中允权发遣河北东路提点刑狱,改开封府推官,除广东转运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丰五年,知虔州,论者言其狂悖,遂罢。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三一及《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四、《全宋词》第二一二页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107 【介绍】: 宋密州诸城人,字正夫。神宗熙宁间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力行市易法。哲宗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以苏轼尝谓其“聚敛小人”,乃劾轼诽谤神宗,反为谏官所劾,谪徐州通判。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排击元祐党人不遗余力。崇宁四年,以蔡京荐,为尚书右仆射。因与京争权,相位罢复不定,未几卒。谥清宪。全宋诗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石林燕语》卷三),教授登、棣二州。元丰末通判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集贤校理。二年,为监察御史。四年,出通判徐州。五年,知楚州。八年,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绍圣四年(一○九七)为礼部、吏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二、四九三)。元符元年(一○九八)为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九八)。徽宗朝,拜尚书右仆谢。大观元年卒(《宋史·徽宗纪》),年六十八。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一○七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熙宁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又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馀力。崇宁元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二年,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四年,因蔡京荐,进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京争权,屡陈京奸恶,且请去位避之。罢京,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大观元年罢,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5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器资。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任幕职官。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为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论不当以宦者主兵。历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哲宗元祐为中书舍人。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后知江州。有《鄱阳集》等。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校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清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以馆阁校勘为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权吏部尚书。绍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绍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另有《鄱阳集》十二卷(存),皆诗。见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