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75 【介绍】: 宋开封人,字君锡。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以荐为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督吏捕盗,尽得之。为淮南转运使,两浙饥,移淮粟赈赡。神宗时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严整吏习,号为治办。然用法刻深,烦碎无大体,唯厚结中人。权发遣开封府卒。
全宋诗
李中师(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锡,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充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诸县。擢三司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徙河东转运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龙图阁直学士,充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熙宁八年权发遣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卒,年六十一。事见《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73 【介绍】: 本名敦实。宋道州营道人,字茂叔,号濂溪。周辅成子。以荫为分宁县主簿,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神宗熙宁初,知郴州,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后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精于《》学,喜谈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范畴,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皆从其受业。卒谥元。有《太极图说》、《通书》及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
全宋诗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历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少孤,养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郑向荫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郴、桂阳二县令。知洪州南昌县,签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摄邵州事。熙宁中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移知南康军,自请分司南京而归。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赐谥曰「元」。喜谈名理,精于《》学,程颢、程颐从之学,为宋代理学开山之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见朱熹《濂溪先生事实记》,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永安人,字希元。张尧封兄,仁宗张贵妃伯父。举进士。历宪州、筠州推官。擢殿中丞、知犀浦,县多田讼,乃正其疆界,讼事顿减。累迁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三司使。皇祐中,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王举正等极力谏阻,遂罢宣徽、景灵二使。旋复以宣徽使判河阳,后徙镇天平军。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由寒士遽至崇显,留恋恩宠,为世所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元甫。赵安仁子。以父奏为秘书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擢集贤校理,历京西陕西路提点刑狱、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同、陕、相等州。所至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属,禄赐多分赡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四
赵良规,字元甫,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时父安仁奏为秘书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景祐中,为集贤校理兼宗正丞,预修《会要》。出通判蕲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权判三司开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贤院,至和二年,出知庐州。嘉祐中改直秘阁、同判宗正事。迁秘书监,知同、陕、相三州。进太子宾客、权判殿中省。迁尚书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知余姚县,禁民私煮盐,以增课税;又筑海塘以御潮。历通判秀、汾、唐、海诸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宁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
全宋诗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试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知越州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见《范忠完集》卷一三《谢公墓志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号今是翁,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子。中进士甲科,迁大理评事,知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汾、唐、海四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贬,后复屯田郎中,迁朝散大夫。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见范纯仁《朝散大夫谢公墓志铭》(《范忠宣集》卷一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韩宗彦(?~一○六○),字钦圣,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以荫补将作监簿。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温公续诗话》)。至和元年(一○五四),为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三)。嘉祐三年(一○五八),为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八),以尚书兵部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五年,卒(《温公续诗话》)。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韩宗彦(?——一○六○),字钦圣,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长子纲之子。荫补将作监主簿,庆历二年登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召试为集贤校理,历提点京西、京东刑狱,以尚书兵部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嘉祐五年卒。见《温公续诗话》,《宋史》卷三一五《韩亿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110 【介绍】: 宋成都人,字醇翁。第进士。累迁凤州别驾。王安石当国,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宁愿罢归故官。后知蜀州,又论茶法害民,遂谢事去。
全宋诗
吴师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属四川)人。与王安石同年生(《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吴氏宗谱》)。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累迁凤州通判。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擢梓州路提举常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十年(一○七七),知蜀州(《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三二)。官至左朝议大夫(《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徽宗大观四年卒,年九十(《全宋词》册一)。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吴师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缜父。庆历二年进士及第,累迁凤州别驾、阆州通判。王安石当国,以与师孟同年生,擢为梓州路提举常平。后官至左朝议大夫、知夔州、蜀州。大观四年卒,年九十。见《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宋史翼》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谯县人,字秀之,一作力之。初名熙。登进士第。累除仪州通判。韩琦、文彦博荐其才,徙夔州路转运判官,教民以医药而禁巫神。为益州路转运使,权度支副使。侬智高入岭南,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
全宋诗
曹颖叔,一作颍叔,初名熙,字秀之,一作力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举进士,任威胜军判官,累迁提点陕西路刑狱。除直史馆。知凤翔府,徙益州路转运使,权度支副使。知福州。为陕西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事见《宋元学案》卷五,《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直。谢绛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京西、淮南转运使,以与王安石善,骤擢为侍御史,诬劾苏轼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时章惇开五溪,景温协力拓筑,以功进拜礼部侍郎。哲宗元祐中,历知永兴军、河阳。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小名锦衣奴(刘攽《中山诗话》),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历知邓、襄、潭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书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同上书卷三六九),寻罢知蔡州。三年,权刑部尚书。又出知郓州、真定府、扬州、寿州、邓州(同上书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绍圣四年徙知河阳,请致仕,未受命卒(同上书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次子。皇祐元年进士,通判汝、莫二州,江东转运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涟水军。神宗初徙真州,提点江西刑狱,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王安石骤擢之为侍御史知杂事,诬劾苏轼。出知邓州,进陕西都转运使,改知邓、襄、澶三州。加直龙图阁,判将作监。出知潭、洪、应天府、瀛州。元祐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蔡州;三年初权刑部尚书,改知郓州,再历永兴军,徙知河阳。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仁宗天圣间进士。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论鉴湖不可为田,列利弊甚悉。英宗治平元年知洪州,建学校,立章程,以德化俗。
全宋诗
施元长,字景仁,宣城(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调饶州推官,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英宗治平中知洪州。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侯叔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76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景仁。仁宗庆历间进士。神宗熙宁初行新法,被遣行诸路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为秘书丞,建言引汴灌田,诏以提举开封府界常平行之。又倡引汴水淤田,祥符、中牟之民被水患,都水监或以为非。熙宁三年权都水监丞,六年理提点刑狱资序。累官两浙常平使兼都水监,相地利,引樊山水灌田四十万顷。迁河北水陆转运、判都水监。
全宋文·卷一○四九
侯叔献(?——一○七六),字景仁,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庆历中举进士。熙宁初知安远县,迁秘书丞。二年,提举两浙路常平,寻徙开封府界提举常平。加太常博士,同京西巡辖斗门。三年,权都水监丞,为屯田员外郎。八年,改度支员外郎,迁工部郎中。九年三月以疾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食货七之一九、食货六五之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二四七、二六四、二七三,《韩南阳集》卷一七叔献制词,《万姓统谱》卷六三。
陈知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4—1087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其先阆中人,字德时。历右殿班直,河阳、宁国节推,知硖石县,迁彰德军节制,旋以朝请大夫致仕。善楷隶,喜为诗。
吕希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091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景纯。吕公绰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官河南监牧使、开封府推官,又知汝、澶、湖州,有惠政。神宗熙宁、元丰间,不急于进取,遇事有不可,必力争。及哲宗元祐中,吏道宽平,亦雅量自如,不改其故,甚为时所称。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