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8,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菩提法智魔
菩提资粮论
菩提鹘露支
菩提心离相论
菩提萨埵摩诃萨埵
菩提场庄严经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单提
无上菩提
无上正等菩提
无上菩提誓愿證
无相菩提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菩提法智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魔之一。(参见:魔)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著一切法而为魔也。盖修行之人,于菩提之法,起智执著,坚守不舍,障蔽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菩提法智魔。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魔罗Ma%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旧译之经论,作磨,梁武改为魔字。婆沙论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中略)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智度论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馀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慧琳音义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碍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佛学次第统编】
三魔 烦恼、五阴、生死。
四魔 三魔、加天魔。
八魔 四魔、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
十魔 蕴、乃至菩提法智。
三魔 善知识、三昧、菩提心。
五魔 天、罪、行、恼、死。
五阴魔 色、受、想、行、识。
色阴魔十 出碍、乃至变形。
受阴魔十 悲悯、乃至爱欲。
想阴魔十 怪鬼、乃至天眷。
行阴魔十 无因、乃至涅槃。
识阴魔十 冥谛、乃至独伦。
二类魔 界内、界外。
界内魔十 精灵、乃至心念。
界外魔十 三昧、乃至果位。
【俗语佛源】
「魔」是梵语mara(魔罗)的省音。原来译作「磨」,梁武帝认为「字宜从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等,亦作「恶魔」。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或「魔障」。经中关于「魔」的讲法很多,主要有「四魔」为障:一是「烦恼魔」,即贪、嗔、痴等。二是「五阴魔」即种种身心烦恼。三是「死魔」,即生死无常的威胁,四是「天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叫「魔波旬」(marapapiyas),意译为「恶障」。据说他经常率领魔众到人间去破坏佛法。释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树下降伏了魔波旬率领的魔军。《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魔」的描写都源于佛经。后来,用「魔」、「魔鬼」泛指一切恶徒邪术,也引申指神奇之事,如「魔术」等。(李明权)
菩提资粮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等为菩提之资粮者。
菩提鹘露支
【佛学大辞典】
(人名)Bodhiruci,(参见: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菩提留支Bodhiruci,菩提鹘露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曰:「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曰:「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曰:「菩提鹘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菩提心离相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达蕴处界等之诸相唯心所说,成就第一义空,是菩提心之离相也。
菩提萨埵摩诃萨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菩萨摩诃萨)
菩提场庄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提场庄严陀罗经之略名。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卷,唐不空译。与菩提流志译之一字顶轮王经同本。
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Purus!a-damya-sa%rathi,佛十号中调御丈夫之梵名。智度论二曰:「富楼沙,秦言丈夫。昙藐,秦言可化。婆罗提,言调御师。是名可化丈夫调御师。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耎美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以此调御令不失道。」
单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犹言单传,禅家直指之旨也。单提宗旨不涉馀岐之义。【又】具足戒五篇中有尼萨耆波逸提与但波逸提二篇,尼萨耆者,舍之义,波逸提者,堕之义,舍者,应舍离所犯之赃物也,堕者,其罪报堕于地狱也。其舍堕罪有三十戒,堕罪有九十戒,因而九十之堕罪,对于三十之舍堕罪,谓之单堕,今以提之一字举堕之梵语波逸提Pa%cittika也。
无上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有三等,声闻缘觉佛是也,此中佛所得之菩提,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宝积经二十八曰:「于无上菩提,坚固不退转。」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有佛能證得。
【三藏法数】
谓等觉、妙觉,坐于道场,断诸烦恼,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无上菩提。(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无上正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新译曰觉,即无上正等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即是觉。
无上菩提誓愿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證无上菩提之誓愿也。
无相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證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證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于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为座,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与三菩提中的真性菩提同,因性空无相,故名无相菩提。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婆薮槃豆菩萨造,元魏菩提流支译。论经义者为优婆提舍,是论无量寿经经义而造之愿生偈也。愿生偈者,愿生于安乐国之偈文也。又无量寿经论亦名往生论,净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