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8,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净菩提心门
净菩提心地
净菩提心观
晡提木底鞞杀社
救世阐提
乾陀诃提
勒那提
勒那跋提
恶性须菩提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论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华色为提婆所害
菩提
三种菩提
净菩提心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菩提心,是东方阿閦如来之三摩地,一切众生成佛之正因也。一切众生必以此净菩提心为因,證入一切如来之境界,故有门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净菩提心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净菩提心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初地之异名,是为真言行者初心之位次,三句义之菩提心为因配于此地。见秘藏记末。
净菩提心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字轮观之异名。(参见:字轮观)
晡提木底鞞杀社
【佛学大辞典】
(饮食)Pa%timukta-bhais!ajya,陈弃药之梵名。(参见:陈弃药)
救世阐提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阐提者,无往生之机也。菩萨之慈悲无限,起救济一切众生之大业,不念自身之成佛,故云救世阐提。
【佛学常见辞汇】
阐提是无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阐提却是指慈悲无限,专做济度众生的大事业与不为自身成佛著想的大菩萨,这种人菩萨又名大悲阐提。
乾陀诃提
【佛学大辞典】
(菩萨)Gandhahastin,又作乾陀诃提,乾陀呵昼,菩萨名。译曰香象。可洪音义六曰:「乾陀诃提,下合作堤,音低,此云香象。」玄应音义三曰:「乾陀呵昼菩萨,新道行作香象菩萨是也。」
勒那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Ratnadeva,译曰宝天。儿名。见贤愚经二。
勒那跋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Ratnamati,译曰宝意,中天竺人。诵一亿之偈,尤明禅法。魏正始五年至洛邑,译十地等论二十四卷,既通此土之音,讲华严经,道俗云集。讲次,忽有一人执笏,形如大官,云:天帝请和尚讲华严经。都讲、维那、梵呗、法事所须,咸已备具。讲序之众僧皆同见之。言讫,便隐。勒那及都讲、维那,奄然终于法席。见华严传记二。
恶性须菩提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须菩提)附录。
发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者无上正真道也,发求无上正真道之心,曰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曰:「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观经玄义分曰:「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乘义章九曰:「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故曰菩提。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欲得如来身者,当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于身命财,无所吝惜,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遍恼一切;今则广发兼济之心,遍虚空界,利益于他,以此翻破遍布之恶心也。
发菩提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云发菩提心经论。二卷,天亲菩萨造,秦罗什译。有十二品,具说发心誓愿及六度之相。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出生菩提心经之新译。
华色为提婆所害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有华色比丘尼,呵提婆之不法,为彼所害。盖与最初见佛之华色为同人也,何则?彼为见佛化轮王,其活泼之状与呵提婆之势,其行为相似也。智度论十四曰:「提婆达多,便生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以金刚杵而遥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华色比丘尼呵之,复以拳打尼,尼即时眼出而死。」涅槃经十九曰:「如来有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华比丘尼,作三逆罪。」摩诃摩耶经下曰:「时郁波罗比丘尼,从王宫出,而于门外见提婆达多,即呵之言:汝令释种不得炽盛,于佛法中作大留碍。时提婆达多,闻此语已,极大忿怒,即以手拳而打其头。彼比丘尼,寻便命终。」此外更有二莲华色女与一莲华女。(参见:莲华色女及莲华女)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三种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1。方便菩提、实智菩提、真性菩提。这三种菩提,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依文字般若,能證得方便菩提,依观照般若,能證得实智菩提,依实相般若,能證得真性菩提。2。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独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自观花开花谢而得到的正觉;无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的最高菩提。
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m%bodhi,又作糁帽地。译作正等觉。希麟音义四曰:「糁帽地,旧云三菩提,此云正等觉也。」(参见: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华译为正等觉,即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2。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真性菩提是真性不变的菩提;实智菩提是具得真实智慧的菩提;方便菩提是善巧随机化用自在的菩提。3。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诸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缘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诸佛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到的最高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三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 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 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 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谓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故名实智菩提。
〔三、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出出生菩提经)
梵语菩提,华言道。经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三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声闻菩提。
〔二、缘觉菩提〕,谓缘觉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缘觉菩提。
〔三、诸佛菩提〕,谓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自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既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