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须菩提
提醒
提命
三菩提
提取
提子
准提
前提
提拔
提拂
提瓶
提省
携提
阎浮提
提掖
《漢語大詞典》:须菩提(須菩提)
(1).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长者 鸠留 之子,出家为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维摩诘经·弟子品》:“佛告 须菩提 :‘汝行诣 维摩詰 问疾。’” 僧肇 注:“ 须菩提 、 秦 言 善吉 。弟子中‘解空第一’也。”
(2).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百丈大智禅师:“於是创意别立禪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
《國語辭典》:提醒  拼音:tí xǐng
从旁促人注意或指点。《红楼梦》第三六回:「凤姐听了,笑道:『是了,是了。倒是你提醒了我。』」
《漢語大詞典》:提命
犹言耳提面命。谓亲自教诲。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清 郑日奎 《与邓卫玉书》:“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
《漢語大詞典》:三菩提
见“ 三藐三菩提 ”。
《國語辭典》:三藐三菩提  拼音: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佛教用语。为梵语samyaksaṃbodhi的音译。意译为正等正觉。佛教谓最究竟的觉悟。《妙法莲华经》卷二:「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國語辭典》:提取  拼音:tí qǔ
取出。如:「银行、邮局到处设有自动提款机,民众随时可提取存款,非常方便。」
《国语辞典》:提子  拼音:tí zǐ
在围棋中,棋子遭受包围使得活路切断,而让对方从棋盘上提走,称为「提子」。
《漢語大詞典》:准提(準提)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而酷嗜佛法。仲於内室供 準提 画像,凌晨必焚香诵咒,跪而礼之。”
《國語辭典》:前提  拼音:qián tí
1.讨论一事情的先决条件。
2.应该先注意的部分。如:「吾人言行,当以国家利益为前提。」
《國語辭典》:提拔  拼音:tí bá
1.举荐或擢升人才。《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珣感其提拔之恩,怀其入幕之遇。」
2.拯救。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哥哥也,且住咱,将妹子怎生提拔!」
3.提醒。《三侠五义》第五八回:「亏得四哥提拔,不然,我白玉堂岂不成了叛逆了么?」
《漢語大詞典》:提拂
(1).提携。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尔诸真亦粗説其事,但 子良 庸陋,岂敢仰希,恃蒙诸真提拂不论耳。”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观其措意,盖将揽天下之英才,提拂诱掖教裁成就之耳。”
(2).扫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黍:“醉卧黍穰,令人生厉。人家取其茎穗作提拂扫地,用以煮汁入药,更佳。”
分類:提携扫帚
《分类字锦》:提瓶
曾巩 合酱作 岂有寄径忧,提瓶无所适。
《韵府拾遗 青韵》:文献通考熙宁六年纳免行钱方得在市卖易不赴官自投行者有罪凡十馀日之间京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负水担粥以至麻鞋头发之属无敢不投行者
分类:
《國語辭典》:提省  拼音:tí xǐng
从旁促使别人注意。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这句话,可将我提省了也。」
分類:提醒
《漢語大詞典》:携提(攜提)
提携。 汉 焦赣 《易林·中孚之蹇》:“欢欣九子,俱见大喜,携提福至,王孙是富。”
分類:提携
《漢語大詞典》:阎浮提(閻浮提)
梵语,即 南赡部洲 。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 阎浮提 。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晋 法显 佛国记:“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有一僧﹞自作祭文云:‘唯灵生在阎浮提,不贪不妬。’” 清 钱谦益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抑岂知其夙受付嘱,开华严法界於阎浮提,其为云龙风虎,又有大焉者乎?”
分類:梵语树名
《國語辭典》:提掖  拼音:tí yè
1.提取、提来。《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渠犁传》:「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2.提拔。《新唐书。卷一六二。许孟容传》:「孟容方劲有礼学,每所折衷,咸得其正。好提掖士,天下清议上之。」
分類:提拔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