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8,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阿波罗提目伽
阿般提
阿菟吒阐提
阿提目多伽
阿提阿耨波奈
阿提佛陀
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
阿维罗提
阿摩提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明心菩提
受菩提心戒仪
舍多提婆魔㝹舍諵
舍婆提
阿波罗提目伽
【佛学大辞典】
(人名)Apratimukha,王名。译曰端正。见贤愚因缘经八。
阿般提
【佛学大辞典】
(地名)Avanti,又作阿般地,阿盘提,頞饭底,阿和檀提。在西印度频阇耶山之古王国。
阿菟吒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偈名。数经论之文字满三十二字者。百论疏一曰:「婆娑列四种偈:一者以八字为一句,三十二字为一偈。此是结偈法,名阿菟吒阐提,是经论数法,亦是计书写数法。二者或六字为句,名初偈。三者二十六字为句者,是后偈。此偈名摩罗,四者减六字为句,此偈名周梨荼。」(梵Anus!t!ubhchandas;巴Anut!t!hubha-chando)。
阿提目多伽
【佛学大辞典】
(植物)Atimuktaka,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见名义集三。【又】树名。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地目得迦,花树也。」
阿提阿耨波奈
【佛学大辞典】
(术语)Adi-anutpa%da,译曰本初不生。释梵字(阿)之语。智度论二十八曰:「四十二字,阿罗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阿耨波奈(秦言不生)。」(参见:阿)
【佛学大辞典】
(术语)a悉昙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庵,頞,恶。此音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同十二曰:「阿字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曰:「阿字菩提心义,为一切字之先。」译曰无、非、不。日本弘法金刚顶经开题曰:「阿名无、不、非。」【又】,阿弥陀佛之略,如顿阿、他阿等。(参见:阿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a%长声。安,阿,阿阿,安,庵,頞,悉昙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阿之转生。于阿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阿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同十曰:「长声第二字,是金刚三昧。」一切法寂静者由阿练若A^ran!ya释之,远离我者由Atman(我)释之。又由A^ka%s!a,A^rya释为空,圣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提佛陀
【佛学大辞典】
(佛名)梵名A^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p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为生自毗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n%-p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a%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为跋折啰陀罗Vajradhara(金刚持),与跋折啰萨埵Vajrasattva(金刚有情),一体不二之身。跋折啰陀罗者,亦名最胜佛,最上胜者,一切秘密主,诸如来都统,无始无终者等。跋折啰萨埵者,亦有最上智,上首,五禅那佛统领等异名。虽有时说此两金刚如别佛,然其一体不二,称为阿提佛陀,是具足三德之大觉者,无上者,大自在者,无始无终,无限无际,能遍满于十方,离因缘而为因缘之本源,即无相而作无相之大因,一切万物皆出于其所造,依其力而显现,又具有五体五智五见,为一切佛之能造者。五禅那佛之统领,其净土为Og-min(色究竟天之义)最上根本大乐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所谓「即金刚萨埵,秘密大主宰。所言五秘密,谓毗卢遮那,及不动如来,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等,是名五秘密。所言诸部者。谓一切如来,真实之妙理,成金刚萨埵。毗卢遮那佛,不动如来部,宝生无量佛,不空成就等,真理亦如是」者,说金刚萨埵即阿提佛陀入于路迦三惹那Lokasan^jn^ana之甚深三昧,开发本具五智时,现成此等五秘密也。
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A^patti-pratides/ana,忏悔之梵语,新译曰说非。寄归传二曰:「阿钵底者,罪过也。钵喇底提舍那,即对他说也,旧云忏悔。非关说罪。何者?忏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为目。悔之与忍回不相干。若的依梵本,诸除罪时,应云至心说罪。」饰宗记八本曰:「旧云忏悔。」
阿维罗提
【佛学大辞典】
(界名)Abhirati,又作阿比罗提。阿閦佛之净土名。在东方。吴译之维摩经下曰:「阿閦佛阿维罗提世界。」同注曰:「阿閦佛者,汉言无怒。阿维罗提者,汉言妙药也。」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阿閦鞞佛经云:名无瞋恚,在东方阿比罗提国。」见阿閦条。
阿摩提
【佛学大辞典】
(菩萨)Abhetri Abhetti^,又作阿么。译曰无畏。观音菩萨之别名。阿摩提观音仪轨曰:「无畏观自在菩萨,一名阿摩观自在菩萨,又云宽广。」
阿耨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略。涅槃经三十五曰:「阿耨菩提,信心为因。」智度论三十四曰:「众生闻我名者,必得阿耨菩提。」教行信證二曰:「阿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
【佛学常见辞汇】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佛智名。旧译曰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维摩经佛国品肇注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净土论注曰:「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三为遍。菩提为道,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法华玄赞二曰:「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智度论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明心菩提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三藏法数】
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受菩提心戒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受真言菩提心戒之法。先归命,次供养,次忏悔,次三归,次受菩提心戒,总为五法。各有长行偈颂与咒。
舍多提婆魔㝹舍諵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sta% devamanus!ya%na%m,佛十号之一。译曰天人师。智度论二曰:「舍多,秦言教师。提婆,言天。魔舍諵,言人。名天人教师。」
舍婆提
【佛学大辞典】
(地名)S/ra%vasti^,国名。(参见: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