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羼提
提篮
提振
提防
提出
言提
提要
提婆
提倡
耳提
提军
不提
提葫芦
提提
提笼
《漢語大詞典》:羼提
佛教语。梵语的汉译。为“六度”之一,意为安心忍辱。《法界次第》卷下:“羼提, 秦 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欲修羼提,发心为先。”
《國語辭典》:提篮(提籃)  拼音:tí lán
1.小巧有提把,便于提携的篮子。如:「卖花的女孩,提篮里装满著各色的鲜花。」
2.提著篮子。如:「看著她提篮上街,渐行渐远。」
《國語辭典》:提振  拼音:tí zhèn
鼓舞、振作。如:「提振士气」、「提振民心」。
分類:提倡倡导
《國語辭典》:提防  拼音:tí fáng
小心防备、注意防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想著他言摎,好生过意不去,又恨著儿子,要商量计较摆布他,却提防著儿子也不敢再约他来。」《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马十分跳跃,不提防,一个蹶子,把一位少年客的腿踢了一下。」
《國語辭典》:提出  拼音:tí chū
1.取出、领出。如:「为了买车,我从银行提出所有的存款。」
2.举出、揭示出来。如:「毕氏定理由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提出。」
《漢語大詞典》:言提
见“ 言提其耳 ”。
《漢語大詞典》:言提其耳
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亦省作“ 言提 ”。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惟此庸固,理絶言提。” 吕延济 注:“理絶言提,不可与言也。”
《國語辭典》:提要  拼音:tí yào
1.摘出书本或节目内容的重要片段。如:「内容提要」、「前情提要」。
2.收录摘出要领的书本。如清代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史稿。卷三二○。纪昀列传》:「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国语辞典》:提婆  拼音:tí pó
人名。梵语DeVa的音译,意译作天,又称圣天。印度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龙树的弟子。斯里兰卡人,约生存于西元三世纪。以智辨著称,常与外道辩论,后遭外道暗杀而死。有百论、四百论、百字论等流传下来,都是中观派的重要作品。
《國語辭典》:提倡  拼音:tí chàng
对一种事物或风气的鼓励和倡导。如:「提倡民俗技艺」、「在电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的现代,提倡节能减碳是有必要的。」《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是目今所重的实业,晚生愚见,以为工艺也是要紧的,不知老前辈还肯提倡否?」
《漢語大詞典》:耳提
谓恳切教导。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 国藩 愚陋,自八岁侍府君於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詔之。”参见“ 耳提面命 ”。
分類:恳切教导
《國語辭典》:耳提面命  拼音:ěr tí miàn mìng
比喻恳切教诲。参见「面命耳提」条。《镜花缘》第八四回:「但果蒙不弃,收录门墙之下,不消耳提面命,不过略为跟著历练历练。」
《高级汉语词典》:提军
率领军队
《国语辞典》:不提  拼音:bù tí
不再说起。《四游记。南游记。第一一回》:「华光悔之不及,闷闷不悦不提。」《红楼梦》第六八回:「原说接过来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旧事了。」
《国语辞典》:提葫芦(提葫芦)  拼音:tí hú lú
提壶芦的别名。参见「提壶芦」条。
《漢語大詞典》:提提
(1).安舒貌。《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毛 传:“提提,安諦也。” 孔颖达 疏:“言安諦,谓行步安舒而审諦也。”
(2).显著,明显。管子·白心:“为善乎,毋提提,为不善乎,将陷于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提提,显著之貌。”《淮南子·说林训》:“旳旳者获,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大德若不足。”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旳旳、提提,皆明也。”
《韵府拾遗 董韵》:提笼(提笼)
李白诗: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