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孩提赤子初心
孩子的纯洁之心
《漢語大詞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作于1845年初。共十一条。提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点,概述了新的世界观。其核心是实践观点,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漢語大詞典》: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毛泽东作于1937年。由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的记录稿整理而成。分唯心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三章。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重点展开论述的两节。
《國語辭典》:别提(別提)  拼音:bié tí
不要说。如:「别提这档事了!怪难为情的!」《红楼梦》第六四回:「老太太跟前,别提我和你一同来的。」
《漢語大詞典》:白扬提(白揚提)
复姓。 后魏 有 白扬提度汗 。见通志·氏族五
分類:复姓北魏
《漢語大詞典》:安提戈涅
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王俄狄浦斯之女。其父在证实自己杀父娶母之后,刺瞎双目,外出流亡。她随侍盲父前往达科罗努斯。后回国,因违反新王克瑞翁的禁令,埋葬阵亡的兄长,被幽禁于墓穴。与她相爱的克瑞翁之子海蒙赶至墓穴营救,见她已自缢身死,亦随之殉情。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据此写有悲剧《安提戈涅》
分類:希腊神话
《漢語大詞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独 舍利弗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國語辭典》:大前提  拼音:dà qián tí
1.问题或事件的基本原则或重要条件。如:「基于发扬固有文化的大前提之下,政府出版了许多有关国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
2.理则学中三段论的三个组合部分之一,含有结论中的要素,是作为结论依据的基本命题。
《漢語大詞典》:打提溜
亦作“ 打滴溜 ”。 方言。谓人或物因悬空挂起而晃动。《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我开了门,一像个媳妇子扳着咱那门桄打滴溜哩!”《中国歌谣资料·褡连儿搭》:“麦子磨成面,芝麻磨成油,黄瓜上了架,茄子打提溜。”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我直长直长也长不大!志愿军爷爷告诉我说,大年五更捽着门栓打提溜,就拔高了。”
分類:悬空晃动
《國語辭典》:大提琴  拼音:dà tí qín
乐器名,弓弦乐器。为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乐器之一。为英语Violoncello的义译,简称为Cello。琴身主要部分为木制的共鸣箱及琴颈所构成,张四根弦。演奏时置于两膝间,左手按弦,右手拉弓。音色壮丽,但较为低沉,为合奏中之重要低音乐器,亦可独奏。
《漢語大詞典》:吊胆提心(弔膽提心)
亦作“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害怕。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分類:担心害怕
《漢語大詞典》:晨提夕命
犹言朝夕教诲。 明 陈子龙 《应本序》:“ 子龙 得备吏于 越 ,得侍先生左右,晨提夕命者且三载,又岂易遇哉!”
分類:朝夕教诲
《漢語大詞典》:榱提
见“ 榱题 ”。
《國語辭典》:榱题(榱題)  拼音:cuī tí
屋椽的两端之处。《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宋。叶适祭潘叔度文〉:「侧躬容膝于榱题广屋之下,垢衣恶食于文绣膏粱之地。」
《漢語大詞典》:达尔马提亚海岸
克罗地亚沿亚得里亚海的海岸。其特点是曲折、破碎,沿海有一系列长条形的岛屿、半岛和海湾。为典型的纵向沉降型海岸,地理学上以“达尔马提亚”来称呼所有这一类型的海岸。
《漢語大詞典》:槌仁提义(槌仁提義)
抛弃仁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周 ( 庄周 )方槌仁提义,废礼絶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参见“ 槌提 ”。
分類:抛弃仁义
《漢語大詞典》:槌提
弃掷;抨击。《增韵·灰韵》:“槌,掷也。《扬子》:‘槌提仁义’。”按,今本《法言·问道》作“搥”。 宋 苏轼 《叶嘉传》:“ 嘉 以皁囊上封事,天子见之……因顾谓侍臣曰:‘视 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 嘉 。”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论:“至於放言已极,太无町畦, 周 亦自伤其过也……其真荡放无检,如‘槌提’‘絶灭’所云也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王充 氏论衡八十四篇…… 刘子玄 槌提 班 马 ,不遗餘力;而独尊信是书。”
分類: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