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0,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江惇提(字 安中 )
翁彦深(字 养源 号 钟离子 )
汪叔詹(字 至道 )
黄子游(字 叔言、叔偃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蔡安持(字 资中 )
朱胜非(字 藏一 忠靖 )
王公彦(字 成德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释惟照(别称 泐潭照 惟照 李 号 阐提 )
向子諲(字 伯恭 号 芗林居士、所居曰芗林 )
刘才邵(字 美中 号 杉溪居士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林大声(字 谹仲、欲仲 )江惇提(字 安中 )
翁彦深(字 养源 号 钟离子 )
汪叔詹(字 至道 )
黄子游(字 叔言、叔偃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蔡安持(字 资中 )
朱胜非(字 藏一 忠靖 )
王公彦(字 成德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释惟照(别称 泐潭照 惟照 李 号 阐提 )
向子諲(字 伯恭 号 芗林居士、所居曰芗林 )
刘才邵(字 美中 号 杉溪居士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历荆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义县,迁知建昌军。总领湖广、京西、江西诸路钱粮,移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二十六年,起知镇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墓志铭》。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学,选于礼部,政和二年赐上舍出身,授荆南府府学教授,除睦州州学教授。历知武义、永嘉、平阳三县,知建昌军。擢尚书度支员外郎,进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阁为江东路转运副使,江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绍兴二十六年起知镇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请大夫。见孙觌撰《林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安中,兰溪(今属浙江)人。游太学,以俊伟称。大观三年进士。事迹具汪藻所撰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1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养源。翁彦约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初为右司员外郎,上书宰相,言不应与金人夹击辽邦。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不肯造谒提举秘书省之内侍梁师成,时论高之。官至太常少卿。有《唐史评》、《忠义列传》、《皇朝昭信录》、《钟离子自录》及文集。全宋诗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自号钟离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初补太庙斋郎,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福州侯官主簿,摄闽清令。徽宗崇宁间为濠州钟离令。入为详定《九域志》所编修官,迁秘书丞(《忠惠集》卷三《九域志编修官翁彦深除秘书丞制》)。出提点淮东、湖南、京西路刑狱。宣和初,授秘书少监,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出知济南府,忤宦官,提举南京鸿庆官。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太常少卿。绍兴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斐然集》卷二六《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彦约弟。绍圣元年进士。宣和初,授右司员外郎。四年八月,以朝奉大夫、秘书监除集英殿修撰。建炎间为太常少卿,以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著有《皇朝昭信录》、《忠义列传》、《唐史评》等书及文集十五卷。见《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胡寅《斐然集》卷二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七、选举三三之三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67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黄实荫入仕。徽宗大观间,调相州仪曹。高宗绍兴中,历知台州、池州,政尚中和。检察六邑税籍,唯青阳税重,奏为蠲减,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议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黄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谦曾孙。少从伯父实荫为假承务郎。崇宁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讼冤于朝,由是知名。调相州仪曹。建炎中,版授汝阴令。绍兴初,入监左藏库,权度支员外郎,擢江东转运判官兼随军转运副使。改知台州、徙池州,有惠政。求归,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县。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见周必大《黄公子游墓志铭》(《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安持,字资中,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为右通直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为发运副使(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三五)。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官兵部侍郎时以事降官(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安持(?——一一二四),字资中,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哲宗绍圣初为右通直郎。徽宗时官两浙提点刑狱。政和初为江淮发运副使。四年,为河南尹,寻除迹古殿直学士。七年,迁工部侍郎,换刑部,进兵部。官终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宣和六年四月卒。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职官四二之三五、职官四二之三六、职官六一之三四、职官六九之二、仪制一一之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宁二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闲居录》。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绍圣间进士。调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后奉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2 【介绍】: 宋高密人,徙居潍州北海,字叔厚,一字处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自幼聪颖,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摄给事中。高宗南渡,授中书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学士。所撰诏命数百,文简意明。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适金人入侵,督缮城郭,厉甲兵,用心劳苦。后退居台州。平生廉俭寡欲,潜心辞章,洞晓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诗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为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录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綦崇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称北海先生,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幼聪颖,入太学。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改太学正,迁博士、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书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三年,拜中书舍人。明年,兼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移明州。绍兴二年,复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学士院,俄除翰林学士。后又兼侍读、史馆修撰。四年,换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期年丐闲,三任观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礼工文辞,气格天然浑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明白洞达,为世称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筹类要》十卷(存)。见《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照(一○八四~一一二八),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俗姓李。住洪州宝峰。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禅师法嗣。幼师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后谒芙蓉于大洪。累年出领招提,还甘露、三祖。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诏补江州圆通,弃去,复居泐潭。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四十五。《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十九首。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讳惟照。简州阳安李氏子。母方孕。梦异僧持应器踵门。若将寄食者。一夕有光。发其室卢。里人相惊且而育。师儿时趣尚超卓。稍长泊然。不旨从俗。屈首受书。至性相近习相远。遽曰。凡圣一体。以习故差别如是。我知之矣。去家走成都。依鹿苑寺青泰为童子。乞名惟照。志始生之异焉。十九得度具戒。泰尝使之受起信论于大慈寺中。讲辄归卧。泰诘之。对曰。既称正信大乘。夫岂言说所能了邪。于是尽弃所闻。虚心游方。时楷禅师居大洪山。名震天下。往依之。一见以为俊朗。委曲容接。师亦奋励。急于透脱。尝夜坐阁道间。徼巡者传呼过之。随声有省。即趋丈室。吐所悟。楷揶揄之。师疑焉。复将彻究源底。于是遍参宗师。往来楷所是。后历三吴。闻揩以罪为民。居沂水之芙蓉庵。趣往唁之。未至间。仆夫被酒迷失道。师却行及之。举杖奋击。忽大悟。及见楷。望而喜曰。今日相见。庸非鳌山耶。因留佐耕。湖上服役累年。尽得芙蓉之道。致政王少宰有子。亡且有年矣。忽梦其归。翌日而师至。问其生年。适与其子亡日合。因抱持泣。以为后身也。遂命出世洛阳之招提。迁舒州甘露。再迁三祖。宣和初道行闻于朝。有旨。移庐山之圆通。先是住持守惠。以事罢去。复自诉于有司。阅三年。得旨。还旧住。信至。师怡然拽杖出门。与二三禅者。徜徉山谷间。未几泐潭虚席。江西师尽礼致请。遂补处焉。师姿容丰硕。音声朗润。身荷大法。名尊诸方。自号阐提。尝示众曰。坐禅好诸禅德。不用胡思乱想。坐教悟去。你若悟去。十二时中便有自由分。佛也不奈你何。祖也不奈你何。你也自不奈何。岂更听别人指挥。所以达磨大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曾有许多屈曲言句。教你思量。生受今时。诸方丛林未尝有一个善知识。不教你参禅学道修行。乃至禅头首座同行道伴。亦皆教你参学。更看话下语。商量因缘。研穷今古。你辈更不识好恶。甘作众生。就人学去。更向案子头大𠕋小𠕋。录将去。采拾言句。攒花簇。锦记忆筑。向肚皮里。为禅为道。苦哉递相坏了。也不是遮个道理。你诸人本无许多事。只为始行脚时。撞著一个没见识长老。教你许较。劳攘打头。便参得个庭前柏树子话。又参得斩猫儿话。洗钵盂话。野狐话。勘婆话。参得一肚皮禅道。便棹腰摆胯。称我是方外。高人面前说得恰似真个背地里千般乱做次第一文。也不直才有些子违顺风起。便见手忙脚乱为什么。如此只是学得来。奉劝莫学。须是自办取始得。你不见祖师少林九年面壁。二祖立雪齐腰。黄梅聚七百高僧衣钵。后来独付庐老。于是时也看那个因缘。淘汰那个古今。曾下得什么语。既不是因缘。你辈又苦死瞒生。学图个什么别。无人向你恁么道。只是宝峰忒煞老婆教。你莫参禅。莫学道。莫看经。莫念佛。以至礼拜烧香种种劳攘。你须道十二时中毕竟如何度。时宝峰只教你如大死人。你若真个如大死人。有什么闲工夫去。参禅学道。礼拜烧香。许多费力。山僧五处住院。凡教徒不出此。如大死人四个字。直是我悟得底。且不在一大藏教里。传灯录五家宗派古今言句里。是平生所證底法。所行底法。你若直下会去。且不曾教坏。你适来。有一兄弟入室问。莫是如大死人却活么。禅客莫问活。你但死了更死。你又不曾死。只管要活作什么。而今听普说了。下去堂中。或堂前后架试坐看。有时被你久久坐。忽然死得也不定。建炎改元。北人南渡。泐潭日不下千钵坐食。师超摇法乐。略不以介意。而檀施四来。齐厨济足。人到于今称颂之。二年正月辛丑夜参。因叙洞下宗旨。不断如线。而名世续慧命者零落。无几因欷歔江下沾襟。明日闭方丈不出。又明日手写数语遍与山中耆宿。辞诀。众大骇。至有哭之恸者。师皆拒而不与之接。至中夕。遽命烛。集执事者。嘱以后事。语终。泊然而逝。阅岁四十有五。坐二十五夏。时御史中丞陆德先。西京宗正赵公士暕。尚书郎方公昭通。议大夫冯公温舒。徽猷阁待制宋公唤秀。州刺史韩公昭同会泐潭。颇问道于师。见其脱去之状。益歆慕焉。火馀五色舍利。烱如珠玉。齿舌不烬。塔于寺之西峰。师初在西京。漕使徐公闳中有子。冠且婚矣。见师说法次。忻然慕之。即弃荣剔发具戒。名曰德止。以夙悟才辩。有名于世。 赞曰。教中以七地已前菩萨福智为修生。八地已去福智为报得。若阐提。年二十有八出世。五迁巨刹。所至勃兴。槌拂之下。动如阡陌。初未尝遣化。而供馔珍丽。服用完新。庸非报得者欤。方是时丛林以侈靡相尚。照因其时。阔达大度。顺学者之欲。而嫚骂诸方。特以如大死人为教。然托其身后。竟未有继其风者。呜呼异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52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向敏中玄孙。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补承奉郎。宣和间累迁淮南转运判官、京畿转运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与李纲友善,为黄潜善所罢。绍兴间累知广州、江州,进徽猷阁待制,除户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议和忤秦桧,致仕退闲十五年。有《芗林集》、《芗林家规》。全宋诗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为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三八三○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元符末以恩补官,三迁知咸平县。宣和中除淮南转运判官。高宗朝历江淮发运副使、江东转运使、两浙都转运使,除户部侍郎,罢知平江府。寻致仕,名所居曰芗林。绍兴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芗林家规》、《芗林文集》三十卷、《酒边词》二卷(存)。见胡宏《向侍郎行状》(《五峰集》卷三),汪应辰《向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一)。《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8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全宋诗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三八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观二年上舍释褐,为赣、汝二州教授,复为湖北提举学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靖康元年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閒十年。后迁秘书丞,历驾部、吏部员外郎,迁军器监。绍兴十三年八月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又兼权直学士院,帝称其能文。时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绩。绍兴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加显谟阁直学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第进士。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晚知歙州,辞不行。有《乐静集》。全宋诗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元丰二年擢进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加秘阁校理。通判潞州,入为开封推官,累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为陈次升所论,出知沧州。崇宁初,罢职主管鸿庆宫,遂入党籍中,閒居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晚知歙州,辞不行。靖康初,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