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摄提
提领
重提
提衡
朱提
提督
提剑
提辖
提心
提笔
休提
挈提
左提
提耳
称提
《國語辭典》:摄提(攝提)  拼音:shè tí
星官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在大角两旁,各有三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漢語大詞典》:摄提格(攝提格)
岁阴名。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辰之一。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尔雅·释天:“太阴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司马贞 索隐:“太岁在寅,岁星正月晨出东方。 李巡 云:‘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参阅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三编第十一章。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提领(提領)
(1).提调带领。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遂詔辅臣 郑居中 提领修纂, 李子奇 及秘书丞 李錞 为编修官。”宋史·律历志十四:“迺詔礼部尚书 周执羔 提领改造新历。”
(2).官名。 元 始置。元史·百官志一:“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
《漢語大詞典》:重提
一再提出 ,再把[某事]端出来。例如:不愿意在我年老,头发都花白的时候,再向我重提此事。
《漢語大詞典》:提衡
(1).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zhū shí
1.山名。在云南省昭通县境。以出产白银闻名。
2.银子。以朱提山盛产白银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容即代筹朱提五百金,作为旅费。」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shú shí
地名。汉朝时置县,故城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山区盛产银。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國語辭典》:提督  拼音:tí dū
1.指挥监督。《水浒传》第五八回:「便叫汤隆做铁匠总管,提督打造诸般军器,并铁叶连环等甲。」
2.职官名。明代设置,以勋戚大臣或太监充任。清代沿用,掌各省军政、统辖诸镇,为各道、省最高级的武官。
《漢語大詞典》:提剑(提劍)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明 何景明 《挽谢晚耕》诗:“ 日南 提剑志,海上却金名。”
分類:起兵从军
《漢語大詞典》:提辖(提轄)
(1).管领。 宋 苏舜钦 《论五事》:“诸色人等,各立名籍,仍差中官专切提辖。”
(2).官名。 宋 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 崇寧 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 王教头 ,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
(3).官名。 宋 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绍兴 六年詔,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漢語大詞典》:提心
不放心。例如:这事儿可真让人提心。
分類:不放心
《國語辭典》:提笔(提筆)  拼音:tí bǐ
1.执笔。宋。王禹偁 送郝校书从事相州诗:「提笔从戎别帝乡,官清兼领校书郎。」
2.写作。如:「久未提笔,而今急就成章,深恐辞不达意。」
分類:提笔文章
《国语辞典》:休提  拼音:xiū tí
别再提起。《红楼梦》第三回:「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閒话休提。」
分类:提起
《漢語大詞典》:挈提
(1).提携,扶植。 元 祝尧 《手植桧赋》:“嗟七十子而承挈提兮,各抱材而有施。”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挈提姻婭,骤至美官。”
(2).携带;带领。 清 曹寅 《题〈柳村送别图〉》诗:“终手囊襆挈提轻,舟马长艰一日晴。” 章炳麟 《徐锡麟等哀辞》:“挈提死士,二人作翼。”
《骈字类编》:左提
史记张耳陈馀传: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后汉书李固传见右秉下。 隋书西突厥传:见右挈下。
又颜氏家训兄弟篇,见前襟下。
又苏轼画车诗见上易下。
《國語辭典》:提耳  拼音:tí ěr
附在耳旁提醒、指引。比喻当面叮咛教诲。《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矩传》:「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
分類:恳切教导
《漢語大詞典》:称提(稱提)
南宋 时为防止纸币(交子和会子)贬值而采取的一种金融措施。即朝廷及时以金属币收兑跌价的纸币,限制纸币发行量,规定纸币使用的界限以及按期调换等等,以维持纸币的购买力。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若要称提得所,义理均平,当使铁钱之过 江 南,亦如铜钱之过 江 北,皆有兑换之处,两无废弃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