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摄提(攝提) 拼音:shè tí
星官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在大角两旁,各有三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漢語大詞典》:摄提格(攝提格)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提衡
(1).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zhū shí
1.山名。在云南省昭通县境。以出产白银闻名。
2.银子。以朱提山盛产白银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容即代筹朱提五百金,作为旅费。」
2.银子。以朱提山盛产白银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容即代筹朱提五百金,作为旅费。」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shú shí
地名。汉朝时置县,故城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山区盛产银。
《骈字类编》:左提
史记张耳陈馀传: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后汉书李固传见右秉下。 隋书西突厥传:见右挈下。
又颜氏家训兄弟篇,见前襟下。
又苏轼画车诗见上易下。
又颜氏家训兄弟篇,见前襟下。
又苏轼画车诗见上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