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措词(措詞)  拼音:cuò cí
1.表达个人意见时,所斟酌选用的词语。如:「措词典雅」、「那篇论文的措词艰涩,让人难以理解。」清。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一九。宋六子二》:「所记皆出门人手,间有错听者,有措词不确者,竟有大相背谬者。」《红楼梦》第三七回:「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2.斟酌选用词语,以表达个人意见。宋。叶适 寄王正言书:「然发言措词慷慨明白,语及社稷事,辄愤激流涕。」宋。魏了翁 答宝庆梁教授:「又得朱文公为记,此三子者刻文其上,则区区晚学尚安所措词?」《五灯会元。卷一二。琅邪觉禅师法嗣》:「真州真如院方禅师,参琅邪,唯看柏树子话。每入室,陈其所见,不容措词,常被喝出。」
分類:措词
《國語辭典》:措辞(措辭)  拼音:cuò cí
1.表达意见时,所斟酌选用的词语。如:「这篇文章的措辞优美,引人入胜。」汉。王充《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所欲之矣。」也作「措词」。
2.斟酌选用词语,以表达个人意见。《太平广记。卷四八四。李娃传》引《异闻集》:「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宋。苏轼〈答李昭玘〉:「观足下新制及鲁直、无咎、明略等诸人唱和,于拙者便可格笔,不复措辞。」《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老残道:『你说出来,我总可以设法。』人瑞道:『除非你承认了要他,才好措辞。』」也作「措词」。
《漢語大詞典》:措身
安身;置身。逸周书·官人:“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老师这般説,叫门生措身也无地了。”
分類:安身置身
《漢語大詞典》:措足
立足;置身。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尝论人才, 浚 剧谈 檜 善。 鼎 曰:‘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
分類:立足置身
《漢語大詞典》:容措
见“ 容错 ”。
《漢語大詞典》:容错(容錯)
亦作“ 容厝 ”。亦作“ 容措 ”。 犹措置;安放。 汉 仲长统 《昌言》:“ 孝宣 之世,则以 弘恭 为中书令, 石显 为僕射。 中宗 严明,二竖不敢容错其奸心也。”晋书·刘毅传:“故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党有德义,朝廷有公正,浮华邪佞,无所容厝。”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伏蒙仁恩,猥赐示问,感戴战悚,若无所容措。”
《國語辭典》:措办(措辦)  拼音:cuò bàn
筹措办理。《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我想可以措办此事,只有二位老爷。」《红楼梦》第四回:「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尽赖祖父旧日情分,户部挂了虚名,支领钱粮,其馀事体自有夥计老家人等措办。」
《國語辭典》:措施  拼音:cuò shī
1.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层出不穷的抢劫事件,治安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
2.施行。如:「措施得当」。
《漢語大詞典》:措心
用心。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序》:“今二圣之治,安而静,仁而恕,德积於世。 秦 隋 之忧,臣无所措心矣。”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僕少读 韩氏 文,而高其辞,然颇恨其未纯于圣人之道,虽排斥佛老,过于时人,而措心立行或多戾乎矩度,不能造 颜 孟 之域。”
分類:用心
《国语辞典》:穷措大(穷措大)  拼音:qióng cuò dà
贫穷的读书人。《聊斋志异。卷五。西湖主》:「君小觑穷措大,不能发迹耶?」也称为「穷醋大」。
《國語辭典》:风措(風措)  拼音:fēng cuò
风韵举止。宋。柳永〈合欢带。身材儿〉词:「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宋。李德载 早梅芳近。残腊里词:「雪难欺,霜莫妒,别是一般风措。」
《漢語大詞典》:措笔(措筆)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 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辩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 江 底,一片降旗出 石头 。’当时号为絶唱…… 白乐天 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復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漢語大詞典》:安措
(1).见“ 安厝 ”。
(2).安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3).安置。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就各山之瀑布飞泉,安措轮轴,使摩激而生电气。”
分類:安宁安置
《國語辭典》:安厝  拼音:ān cuò
1.安葬、埋葬。《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哀策〉曰:「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且说赵院判扶了兄柩来到钱塘,安厝已了,奉著遗言,要去寻那苏家。」
2.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等待改葬。《聊斋志异。卷一。宅妖》:「又顷之,二小人舁一棺入,仅长四寸许,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厮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
《漢語大詞典》:措思
犹构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著述》:“ 坚 承乏,已曾七度修书,有凭准皆似不难;唯《六典》,歷年措思,未知所从。” 清 戴名世 《〈野香诗集〉序》:“制义之为道,无所用书,然非尽读天下之书,无所由措思也。”
分類:构思
《韵府拾遗 佳韵》:措怀(措怀)
周书武帝纪:纂承鸿绪,往以政出权宰,无所措怀。
《漢語大詞典》:规措(規措)
规划处理。金史·彀英传:“ 大定 元年十一月, 彀英 以军至 中都 ……见 世宗 于 三河 。詔 彀英 以便宜规措 河南 、 陕西 、 山东 边事。” 元 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初间布置张罗,次后往来规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平章政事 庆图 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
分類:规划
《漢語大詞典》:峭措
俏醋。艳丽,美好。 宋 陈造 《归欤老秋》诗:“霜后峰峦添峭措,波间鸥鷺剧风流。”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挥彩笔,展红綃。十分峭措称妖嬈。可怜才子如 公瑾 ,未有佳人敌 小乔 !”
分類:艳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