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3
词典
1
分类词汇
42
共43,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词典
推辞
分类词汇
高谢
谦辞
推让
推调
推免
推脱
辞阻
推诿
推推攮攮
不辞
不让
无辞
谢绝
辞受
《國語辭典》:
推辞(推辭)
拼音:
tuī cí
拒绝。唐。
白居易
对酒
诗五首之四:「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分類:
推辞
拒绝
托辞
辞谢
《漢語大詞典》:
高谢(高謝)
(1).辞去;辞别。 晋
左思
《魏都赋》
:“传业禪祚,高谢万邦。”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2).犹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
:“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
诗之六:“应知谈笑还高谢,别就沧洲赞上仙。”
(3).推辞。
《
晋书·孙愉孔汪等传论
》
:“ 愉 高谢百万之貲,辞荣数亩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让之风者矣。”
分類:
推辞
辞去
归隐
辞别
《國語辭典》:
谦辞(謙辭)
拼音:
qiān cí
1.谦虚的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不欲东,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也作「谦词」。
2.谦让而推辞。如:「谦辞不受」。
分類:
谦辞
谦虚
谦让
推辞
言辞
《國語辭典》:
推让(推讓)
拼音:
tuī ràng
谦逊辞让。《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
分類:
推让
逊让
推辞
《國語辭典》:
推调(推調)
拼音:
tuī tiáo
推辞。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见状元高点玉鞭梢,似踌蹰待接不抛。既然他有意来推调,又索别打那英豪。」《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
分類:
推托
推辞
《國語辭典》:
推免
拼音:
tuī miǎn
推辞。《刘知远诸宫调。第一》:「老儿询问,潜龙不能推免,欲待说,难言,转添悲怨。」
分類:
推辞
《國語辭典》:
推脱(推脫)
拼音:
tuī tuō
推卸、推辞。如:「作为团队的一员,谁都无法推脱责任。」《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也难推脱,只得喝了两口。」
分類:
推脱
推卸
推辞
《漢語大詞典》:
辞阻(辭阻)
犹推辞。
《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
:“君但请行,毋用辞阻。”
分類:
推辞
《國語辭典》:
推诿(推諉)
拼音:
tuī wěi
找藉口推托不负责任。《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要是告病,前后任大家推诿起来,就能了事吗?」也作「推委」。
分類:
推诿
推卸
推卸责任
卸责
责任
推辞
《国语辞典》:
推推攮攮
拼音:
tuī tuī nǎng nǎng
推辞。《通俗常言疏證。身体。推推攮攮》:「俗以与物辞物、而固与固辞者,谓之『推推攮攮』。」
分类:
推辞
《國語辭典》:
不辞(不辭)
拼音:
bù cí
1.不推却、不躲避。晋。
张华
励志诗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2.没有说话,没有意见。《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宋。王炜《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分類:
不辞
文词
辞让
不顺
告别
推辞
《國語辭典》:
不让(不讓)
拼音:
bù ràng
不亚于、不输给。《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也作「不弱」。
分類:
不让
不许
不逊
不亚
逊让
不次
推辞
《漢語大詞典》:
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
《
礼记·哀公问
》
:“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
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
春秋繁露·竹林
》
:“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
:“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
:“﹝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分類:
不辞
辞让
有言
言辞
推辞
有口
口实
《國語辭典》:
谢绝(謝絕)
拼音:
xiè jué
推辞、拒绝。《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分類:
谢绝
婉言
拒绝
推辞
《漢語大詞典》:
辞受(辭受)
推辞和接受。
《
庄子·秋水
》
:“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清
顾炎武
《答友人论学书》
:“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
分類:
推辞
接受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