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本土
方收
制御
高地
花楼
骄兵
执持
临制
控抟
扼险
总辔
把定
关钥
扼吭
转关
《國語辭典》:本土  拼音:běn tǔ
1.原来生长的地方。《书经。多士》:「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汉。孔安国。传:「汝多为顺事,乃庶几还有汝本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南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
2.殖民国家本国的领土。相对于殖民地而言。
《漢語大詞典》:方收
谓从各方面去收束、控制。逸周书·大匡解:“詰退骄顽,方收不服。” 孔晁 注:“方收,方方收其不服化者也。”
《漢語大詞典》:制御(制禦)
控制,防备。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居其上者制御小人,切不可失其机,乃贾害之速也。”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人主制御梟将之术,如养鹰一般,饥则附人,饱则颺去。”明史·外国传三·日本:“但海寇出没无常,两地官弁不能通摄,制御为难。”
统治,控制。史记·秦始皇本纪:“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宋 苏洵 《御将》:“人君当观其才之大小而为之制御之术,以称其志。”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已而教皇以其权力,制御全 欧 ,使列国靡然受圈。”
《國語辭典》:高地  拼音:gāo dì
地势高起的土地。《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公沙穆传》:「穆明晓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害。」
《漢語大詞典》:花楼(花樓)
(1).华美的楼。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兰图奉叶偈,芝盖拂花楼。”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絃管长。” 宋 贺铸 《小重山》词:“花楼连苑起,压漪涟。”
(2).指提花织机上用人力按花纹样稿控制经线起落的部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机式:“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國語辭典》:骄兵(驕兵)  拼音:jiāo bīng
傲慢、轻敌的军队。《汉书。卷七四。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漢語大詞典》:执持(執持)
(1).握持;掌握;控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诸侯拘迫 汉 制,牧相执持之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古爵羽觞:“盖通身全是一爵也,惟右偏著耳,以便执持,如屈巵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2).操守。明史·唐胄传:“ 胄 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 岭南 人士之冠。”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王东皋:“ 汤阴 王东皋 ,官文选郎中,清介有执持,为本朝吏部第一。”
(3).指所坚持的观念见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臣被论:“又弹 李晋江 诸疏,往往指其学问之僻,执持之拗,全是 王介甫 。”
(4).谓拘泥,固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沾沾於用,甚嫌执持。”
《國語辭典》:临制(臨制)  拼音:lín zhì
亲自指挥治理。《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虽受都统之命,实无临制之权。」
《漢語大詞典》:控抟(控摶)
引持,控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摶!” 司马贞 索隐:“控摶,谓引持而自玩弄,贵生之意也。”汉书·贾谊传作“控揣”。 王先谦 补注:“‘专’字或作‘耑’,故‘摶’亦变文为‘揣’,作‘摶’是也。”鹖冠子·世兵:“受数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彼时之至,安可復还?安可控摶?” 宋 陆游 《秋夜自近村归》诗:“不恨故交日零落,本知浮生难控摶。”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化工造物先造质,控摶众质亦多术。” 章炳麟 《五无论》:“易族既非所争,卖国亦应无责,而劳心以控摶此国家者何为者?”
分類:控制
《漢語大詞典》:扼险(扼險)
控制要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李昭德 ﹞假权制物,扼险凌人,刚愎有餘,而恭宽不足,非谋身之道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会 赵葵 南仲 、 范武仲 、 全子才 三数公惑於降人 谷用安 之説,谓非扼险无以为国,於是守 河 据 关 之议起矣。”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衝,未易胜也。”
分類:控制要害
《漢語大詞典》:总辔(總轡)
(1).控制缰绳。《晋书·王接传》:“夫騂駵不总轡,则非 造父 之肆;明月不流光,则非 随侯 之掌。” 唐 僧鸾 《苦热行》:“烟岛摶鹏嚲双翅, 羲和 赫怒强总轡。”
(2).喻掌握纲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駟牡异力,而六轡如琴;并驾齐驱,而一轂统辐;驭文之法,有似於此。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轡而已。”
(3).犹系马。谓停驻。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总轡遐路,则有前言之艰;悬鞌陋宇,则有后虑之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洞过水:“ 乐平郡 有 受阳县 , 卢諶 《征艰赋》所谓歷 受阳 而总轡者也。” 明 夏完淳 《谢益寿游览》诗:“总轡大野间,徙倚随物化。”
《國語辭典》:把定  拼音:bǎ dìng
男方送给女方的订亲礼物。《董西厢》卷三:「不须把定,不在通媒媾,百媚莺莺应入手。」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二折:「贤女许个肯字,接了公子把定,再与你父母议亲。」也称为「把定物」。
《漢語大詞典》:关钥(關鑰)
见“ 关籥 ”。
(1).锁匙。 2.比喻控制,约束。 3.犹关键。
《漢語大詞典》:关籥(關籥)
亦作“ 关钥 ”。
(1).锁匙。墨子·备城门:“五十步一方,方尚必为关籥守之。”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关籥即管钥。”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石扉,有关钥。”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城有巨窟,严以关钥。”
(2).比喻控制,约束。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弱冠知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邓玄茂 有为而无终,外要名利,内无关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何晏 、 邓颺 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
(3).犹关键。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故下云‘诚中形外’,‘心广体胖’,皆以明夫意为心身之关钥。”参见“ 关键 ”。
《國語辭典》:扼吭  拼音:è háng
1.气逆于喉。宋。陆游《南唐书。卷一三。刘仁赡列传》:「朱元、朱仁裕、孙璘,皆降周,仁赡闻之,扼吭愤叹。」
2.比喻制其要害。明。叶宪祖《鸶鎞记》第一一出:「怪得鲰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
3.上吊、自缢。《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契丹差军防护景延广归契丹,行至陈桥止宿,延广扼吭而死。」
《漢語大詞典》:转关(轉關)
(1).以转动控制开合的机轴。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閒,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余曾见一玉臂釵,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於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
(2).耍手段;玩计谋。《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总是转关作呪,徒拟誑惑大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比如你鬼録神符,总是虚脾,大古来转关儿,在你论不得眼下高低。”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却怎的劣云头只思别岫飘,将他假做抛,暗又招,转关儿心肠难料。”
(3).转折的关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还我 中国 之体面,决计只在须臾;遂尔毕世之功名,转关只争俄顷。”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子一:“ 黄 老 之为 申 韩 ,此其转关乎!”
(4).见“ 转关六幺 ”。
《漢語大詞典》:转关六幺(轉關六幺)
琵琶旧曲名。 宋 范成大 《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呈王正之提刑二绝》之二“《转关》《濩索》都传得,想见飞凰舞緑丝”自注:“ 正之 云:《转关六幺》《濩索梁州》《歷统薄媚》《醉吟商胡渭州》,此四曲,承平时专入琵琶,今不復有能传者。”亦作“ 转关緑腰 ”。 宋 姜夔 《醉吟商小品》词序:“ 石湖 老人谓予曰:‘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梁州》《转关緑腰》《醉吟商湖渭州》《歷弦薄媚》也。’”亦省称“ 转关 ”。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转关》《鑊索》,春水流絃霜入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