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亲接
接通
接对
桥接
承接
外接
接刃
接屋
密接
栽接
影接
接手
礼接
接界
接受
《漢語大詞典》:亲接(親接)
(1).亲近接待;接近。后汉书·伏隆传:“ 建武 二年,诣 怀 宫, 光武 甚亲接之。”后汉书·宦者传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
(2).亲耳所闻,或亲眼所见。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郡督 马公 谓长史 李京之 ﹞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 元丹 亲接斯议。”
《國語辭典》:接通  拼音:jiē tōng
接连,使相通。如:「连续拨了好几个小时,电话终于接通了!」
《國語辭典》:接对(接對)  拼音:jiē duì
接待应对。《南史。卷五。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性甚辩慧,哀乐过人,接对宾客,皆款曲周至。」
分類:接待应对
《高级汉语词典》:桥接  拼音:qiáo jiē
一种植物嫁接法,其法是一个或数个接穗的一端插入砧木下部,另一端插入砧木上部,被形成层或其它弱点隔开,特别用于跨过伤口(如虫咬坏的)以加强薄弱的或有缺陷的接合处
《國語辭典》:承接  拼音:chéng jiē
1.承受、接续。如:「承接工作」、「承接上下文」。《清史稿。卷一一八。职官志五》:「后置侍监首领一人,专司传宣纶綍,引带召对人员,承接题奏事件。」
2.承应、接待。《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宋书。卷五八。列传。谢弘微》:「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骈字类编》:外接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见内地下胡汉书异姓诸侯王表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 越 后汉书班固传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侯外接百蛮乃盛礼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陈百僚而赞群后究皇仪而展帝容
《漢語大詞典》:接刃
兵刃相接触。谓交战。《汉书·赵充国传》:“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驱象前锋,接刃城下。”晋书·谯刚王休之传:“若大军相临,交锋接刃,兰艾杂揉,或恐不易。”
插刃。汉书·蒯通传:“今天下大乱, 秦 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於公之腹,以復其怨而成其功名。”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接读为‘插’。説文:‘插,刺内也。’内与入同,谓以刃刺入公腹。作‘接’,借字耳。”
《漢語大詞典》:接屋
屋子连着屋子。形容屋子或居人众多。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 尧 舜 之人,可比屋而封; 桀 紂 之人,可接屋而诛。” 唐 韩愈 《桃源图》诗:“架巖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宋 陈亮 《变文法策》:“士之来者,至接屋以居而不倦;太学之盛,盖极於此矣。”
《國語辭典》:密接  拼音:mì jiē
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如:「这件衣服是纯手工制作,缝线短而密接。」「为了家计,他的身体才刚康复,就密接工作。」
《漢語大詞典》:栽接
栽培接种。 唐 王建 《主人故亭》诗:“酒食宴圃人,栽接望早成。”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嫵媚。”
分類:栽培接种
《漢語大詞典》:影接
形容迅速接应。新唐书·忠义传上·张道源:“ 淮安王 神通 略定 山东 ,令守 赵州 ,为 竇建德 所执。会 建德 寇 河南 ,间遣人诣朝,请乘虚擣贼心胁,即詔诸将率兵影接。俄而贼平,还,拜大理卿。”
分類:迅速接应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ǒu
1.从他人手中接取物品。《老残游记》第一○回:「玙姑于是取了箜篌递给扈姑。扈姑不肯接手,说道:『我弹箜篌不及玙妹。』」
2.接替前人的工作。如:「这件工作十分麻烦,自从老王离职后,无人肯接手。」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ou
1.俗称暂时搁置物品的桌几等。
2.从旁接应的人。如:「你确定不须要接手就能办妥这件事吗?」
《漢語大詞典》:礼接(禮接)
礼遇;以礼接待。晋书·杜夷传:“镇东将军 周馥 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唐 杜牧 《上宣州崔大夫书》:“復自开幕府以来,辟取当时之名士,礼接待遇,各尽其意。”
《漢語大詞典》:接界
交界。战国策·齐策一:“且夫 韩 魏 之所以畏 秦 者,以与 秦 接界也。” 汉 王充 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接界相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八月十日至 伊西洱库尔淖儿 ,乃 拔达克山 部落接界处也。”
分類:接界交界
《國語辭典》:接受  拼音:jiē shòu
收受、接纳。如:「接受访问」、「接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