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春秋时齐国大将,因争桃论功之事自杀身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陆通。春秋楚人。佯狂避世,人称楚狂。尝歌而过孔子。孔子欲与之言,趋避之。后楚王闻其贤,欲用之,乃变姓名,远匿他乡,莫知所终。
接舆妻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人。楚王知接舆贤,聘之使治淮南。其妻勉以自足。然而君使不从为不忠;从而违心,又为不义。夫妇乃变姓名远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91 【介绍】: 春秋时鲁国国君。名俀,一作倭。文公庶子。文公死,襄仲(公子遂)杀文公嫡子恶及视,立宣公。自此,鲁公室渐卑而三桓(仲孙、叔孙、季孙,均桓公之族)渐强。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在位十八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公名倭,亦作委,又作俀,一名接,文公庶子。在位十八年。谥曰宣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接子。战国时齐国人。习黄老之学而有所发明。宣王时游于稷下。著《接子》二篇。今佚。
接昕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著书十篇。一说即捷子,战国齐人。与田骈、慎到同时,皆学黄老,有《捷子》二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河东猗氏人,字祖游。少以孝名。为郡主簿,转功曹史,惠帝永宁初,举秀才。是岁三王义举,杀赵王伦,惠帝复位,补征虏将军司马。年三十九卒。博通众书,有《公羊春秋注》、《列女后传》,另有诗赋、碑颂、论议等,丧乱尽失。
全晋文
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为郡主簿,转功曹史,永康初为司隶从事,(《晋书》作出补都官从事,今从《通典》。)永宁初举秀才,不试,除中郎,补征虏司马,转临汾公相,永安初徵为尚书殿中郎,未至而卒。
崔接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字显宾,或作愿宾。崔挺族弟。容貌魁伟,放逸豪迈,不拘常检。尝任中书博士,乐陵内史,受任城王元澄礼待。后任乐陵太守,任满还乡,卒。
被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者于中途前后会合也,如通教之人于中途为别教圆教之人,别教之人于中途为圆教之菩萨,既成就前教之修證者未至其极果内,随其位之分际而为后教之人,故前教有前无后,后教有后无前。如是中间前后接合谓之接。从佛之一方言之谓之受接。使我被别圆中道之理以接于彼,而我受之接合于别圆也。
接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取引导人也。观无量寿经曰:「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接生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摄众生戒。(参见:摄众生戒)
接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接客也。与摄待同。(参见:摄待)
接善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摄善法戒。
【佛学常见辞汇】
与摄善法戒同。(参见:三聚戒)
三聚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净戒之略,(参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者。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众生为戒者。是华严梵网占察璎珞等经,瑜伽唯识等论所说。此三者积聚,故云三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五十戒等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三聚戒等为大乘戒。又有在家出家之别。五戒八戒为在家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为出家,三聚戒。为道俗通行戒。即大乘之菩萨无论出家在家,皆受之也但在家之菩萨,凡受此三聚以为心者,谓之通受。出家之菩萨,其初别受摄律仪戒,即二百五十戒及十重等(摄律仪之中有一切大小之戒),是名别受。次乃总受之三聚也。此通受之有二种:一者从他得,唯对于师而得。二者自誓得,唯于佛像前以善心自誓而得。皆不要白四羯磨之作法也。唯识论九曰:「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證应修證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有情。」
【三藏法数】
(出菩萨戒义疏并法苑珠林)
聚,集也。戒,禁戒也。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唯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瞋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摄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慧者,一闻慧,谓闻法而生智慧也;二思慧,谓思惟而生智慧也;三修慧,谓修习而生智慧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悯,能拔众生苦故;喜名喜庆,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接足作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两手接尊者之足而礼之也,仰两手捧足如接。观无量寿经曰:「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
【佛学常见辞汇】
仰掌承接尊者的两足而作礼。
和光接物
【佛学常见辞汇】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