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19
典故
12
词典
563
佛典
15
其它
29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短接
补接
静接
接脚夫
接盛
接町
接吻
觐接
赴接
木接
劳接
逊接
顺接
追接
接招
《國語辭典》:
短接
拼音:
duǎn jiē
拿著武器,作近身的搏斗。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巷战不利,短接。」
分類:
短兵相接
《漢語大詞典》:
补接(補接)
(1).弥补。 汉
王充
《
论衡·率性
》
:“能纳韦絃之教,补接不足,则 豹 、 安于 之名可得参也。”
(2).谓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
:“往岁收合得少杂材,并蒙赐故板,启荣内许作小眠斋,始欲成就,皆补接为办,无乖格製。”
分類:
弥补
原有
基础
上加
扩充
《骈字类编》:
静接(静接)
白居易
代人赠王员外诗
静接殷勤语,狂随烂漫游。
《漢語大詞典》:
接脚夫
亦称“ 接脚壻 ”。 旧指夫死后妇女在家再招之夫。 宋
袁采
《
袁氏世范·收养义子当绝争端
》
:“娶妻而有前夫之子,接脚夫而有前妻之子,欲抚养不欲抚养,大不可不早定。”
《朱子语录》
卷一○六:“昔为 浙东 仓时, 绍兴 有继母,与夫之表弟通,遂为接脚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林乔》
:“﹝ 林乔 ﹞旋登 徐元杰 之门……既而 元杰 家为伐柯一村豪家,为接脚壻。”亦省称“ 接脚 ”。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
:“夫既葬,村人不知礼教,欲纳一人为夫,俚语谓之接脚。” 元
关汉卿
《窦娥冤》
第二折:“老汉自到 蔡婆婆 家来,本望做个接脚。”
分類:
妇女
在家
《分类字锦》:
接盛
周礼廪人大祭祀则共其接盛郑注接读为一扱再祭之扱扱以授舂人舂之大祭祀之榖藉田之收藏于神仓者也不以给小用
分类:
藉田
《韵府拾遗 迥韵》:
接町
竹谱上密防露下疏来风连亩接町竦散冈潭
《國語辭典》:
接吻
拼音:
jiē wěn
彼此亲嘴。为一种爱的表示,亦为欧美人士相见时最亲爱的礼节。
分類:
接吻
《漢語大詞典》:
觐接(覲接)
犹接见;拜见。 南朝 梁
王筠
《与东阳盛法师书》
:“弟子昔因多幸,早蒙覲接。”
《宋书·沈攸之传》
:“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止,面自咨申。不图重关击柝,覲接莫由。”
分類:
接见
拜见
《漢語大詞典》:
赴接
(1).犹衔接。
《晋书·王濬传》
:“臣以十五日至 秣陵 ,而詔书以十六日起 洛阳 ,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
(2).前往救援、接应。
《
宋书·索虏传
》
:“﹝ 毛德祖 ﹞又遣将领马队,与 洛阳 令 杨毅 合二百骑,缘 河 上下,随机赴接。”
《
北齐书·崔瞻传
》
:“ 沙苑 之败, 仲文 持马尾以渡河,波中乍没乍出。 高祖 望见之曰:‘ 崔掾 也。’遽遣船赴接。”
分類:
前往
衔接
救援
接应
《骈字类编》:
木接
战国策王令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七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接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愿公入明之
《韵府拾遗 叶韵》:
劳接(劳接)
齐书张敬儿传升明元年冬攸之反遣使报敬儿敬儿劳接周至为设酒食谓之曰沈公那忽使君来君殊可命乃列仗于厅事前斩之
《漢語大詞典》:
逊接(遜接)
谓谦恭待人。
《孔子家语·儒行》
:“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 宋
曾巩
《杂诗》
之三:“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分類:
谦恭
待人
《漢語大詞典》:
顺接(順接)
谓连词把在意思上有某种类似、或者有密切关系的两项连接起来,中间没有转折。 清 袁仁林
《
虚字说
》
:“‘则’字、‘即’字,乃直承顺接之辞。” 王力 主编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三)》
:“‘而’字可以用于顺接,也可以用于逆接。”
分類:
连词
在意
意思
种类
类似
密切
两项
连接
《漢語大詞典》:
追接
指接触交往。 宋
曾巩
《与抚州知州书》
:“凡与人相追接相恩爱之道,一而已矣。”
分類:
接触
交往
《国语辞典》:
接招
拼音:
jiē zhāo
1.接下对方使出的招式。如:「老师分配学生两人一组,彼此接招、拆招,练习国术。」
2.比喻接受挑战。如:「本班参加辩论赛的辩士已各就定位,准备接招。」
分类:
接下
下对
接受
挑战
招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