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拼音:shòu rén zhī tuō,zhōng rén zhī shì
(谚语)一旦接受他人的请托,就该尽全力把事情做好。《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孙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伺候到次早,才觑个方便,寄得此诗于明霞。」
《国语辞典》: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拼音:wáng zǐ fàn fǎ 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帝王的儿子触犯了法律,要和平民接受同样的罪刑。意谓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文明小史》第四回:「照著律例上,虽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然而也得详革功名,方好用刑。」《中国现在记》第二回:「俗语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这里只知道押犯人,却不分别谁是老爷,谁不是老爷。」
《国语辞典》:电脑互动艺术(电脑互动艺术)  拼音:diàn nǎo hù dòng yì shù
互动,是指在电脑环境中,使用者非单纯接受资讯,也能操控与回应资讯的应求。「电脑互动艺术」是指在电脑上展示的艺术,允许观赏者共同参与创作。
《国语辞典》:布加勒斯条约(布加勒斯条约)  拼音:bù jiā lè sī tiáo yuē
1.西元一八一二年结束俄土战争的和约,主要决定塞尔维亚人取得自治权,而土耳其军队仍有控制塞尔维亚要塞的权利。
2.西元一九一三年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和约。保加利亚将领土割让给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
3.西元一九一八年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同盟国后被迫接受的条约。主要决定罗马尼亚归还一九一三年所得保加利亚土地,且奥匈帝国取得控制喀尔巴阡山山口权利。
《国语辞典》:紧急医疗救护网(紧急医疗救护网)  拼音:jǐn jí yī liáo jiù hù wǎng
当急难发生时,由接受报案、通报有关单位、现场抢救、紧急送医、医院连系等行动串接起来的有组织的救助行动系统。其中的抢救、送医都需有专业人员的参与。
《国语辞典》: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拼音:xìn tuō tóu zī gōng sī
接受他人委托,运用委托的资产,从事投资事业为范围的营利机构。
《国语辞典》:语言翻译程式(语言翻译程式)  拼音:yǔ yán fān yì chéng shì
将高阶语言(如Fortran、C、Java、VB、Basic)翻译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机器语言的转换程式。它包含有编译器(compiler)与直译器(interpreter)二种型态。
《国语辞典》:小众艺术(小众艺术)  拼音:xiǎo zhòng yì shù
指较小部分人所能接受的艺术。相对于大众艺术而言。
《国语辞典》:颜阖凿培(颜阖凿培)  拼音:yán hé zuò péi
培,屋后墙。颜阖凿培指鲁国高士颜阖不肯接受鲁君的徵聘,便挖开屋后墙逃跑。见《淮南子。齐俗》。后比喻不愿作官,甘于隐居。
《国语辞典》:听觉中枢(听觉中枢)  拼音:tīng jué zhōng shū
位于大脑颞叶上,为接受蜗神经传导刺激的神经束。这条神经束的每根纤维在声觉皮质上皆有特定区域。换句话说,不同的单音,刺激不同的声觉皮质区域。
《国语辞典》:推来推去(推来推去)  拼音:tuī lái tuī qù
互相推挤,不肯相让。比喻推诿、拒绝接受。《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妇人假意推来推去,却不则声。」
《国语辞典》:投射作用  拼音:tóu shè zuò yòng
个体不自觉的把自认为不为社会接受的动机或行为加诸他人,以减轻内心焦虑的心理历程。
《国语辞典》:网路书店(网路书店)  拼音:wǎng lù shū diàn
在网路设站,提供书讯并接受订购的书店。
《国语辞典》:镇暴警察(镇暴警察)  拼音:zhèn bào jǐng chá
保安警察处理暴乱事件时称之。平日接受特别训练,镇暴时配有特殊装备。
《国语辞典》:狱货非宝(狱货非宝)  拼音:yù huò fēi bǎo
受刑者所贿赂之物,并非珍宝。意指狱官接受贿赂,必招致罪罚。《书经。吕刑》:「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