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探究  拼音:tàn jiù
探索追究或研究。如:「探究原因」、「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分類:探究探索
《国语辞典》:一探究竟  拼音:yī tàn jiù jìng
看清楚、弄明白。如:「听到门外一声巨响,爸爸立刻起身出去一探究竟。」
《國語辭典》:溯洄(泝洄)  拼音:sù huí
逆流而上。《文选。郭璞。江赋》:「溯洄沿流,或渔或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也作「溯洄」。
《國語辭典》:溯洄  拼音:sù huí
逆流而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也作「溯洄」。
《漢語大詞典》:推本
探究;寻究根源。史记·历书:“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司马贞 索隐:“言王者易姓而兴,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顺厥意。”汉书·刘向刘歆传赞:“ 刘氏 《洪范论》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七略》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 颜师古 注:“言其究极根本,深有意也。” 宋 王安石 《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於将来。” 清 恽敬 《得姓述附说》:“ 惲氏 得姓,推本 平通 ,无可依据。”
《國語辭典》:窥测(窺測)  拼音:kuī cè
窥探测度。隋。史祥 答皇太子广书:「岂在管蠡所能窥测?」《福惠全书。卷一四。刑名部。检验》:「倘未易窥测,不妨据驳再具由详。」
《國語辭典》:寻幽(尋幽)  拼音:xún yōu
1.探寻美景。唐。李商隐 閒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誇。」唐。司空图《诗品。清奇》:「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2.穷究深奥的义理。《北史。卷八九。艺术列传上。杨伯丑》:「永乐为卦有不能决者,伯丑辄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永乐嗟服。」
《漢語大詞典》:思义(思義)
(1).想着道义。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左传·昭公十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2).思辨能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淳于智 ﹞性深沉,有思义。”
(3).研求要旨,探究大义。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漢語大詞典》:沈潜(沈潛)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
(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
(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
(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
(4).喻深入。
(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
《國語辭典》:审问(審問)  拼音:shěn wèn
1.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休宁县李知县提一干人犯到官,当堂审问时,你推我,我推你。」《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著叫他跪。」也作「审讯」。
2.详细查问。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女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
《漢語大詞典》:详究(詳究)
(1).详细探究。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又见 刘熙 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 唐 权德舆 《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贯穿切劘,靡不详究。”
(2).审察研究;审理究问。 明 海瑞 《吴吉祥人命参语》:“申府蒙批 吴鑭 狱情反覆不一,又与审録大异,帖委 淳安县 会同 遂安县 再加详究。”
《漢語大詞典》:详求(詳求)
(1).审慎寻求。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宋史·选举志六》:“国家详求干事之吏,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
(2).详细探究。 隋 牛弘 《同律度量议》:“窃惟权衡度量,经邦懋轨,诚须详求故实,考校得衷。”《旧唐书·桓彦范传》:“臣愚歷选列辟,详求往代,帝王有与妇人谋及政者,莫不破国亡身,倾輈继路。”
《漢語大詞典》:参玄(參玄)
(1).佛教语。犹参禅。 明 于颍 《暑中偕文将泛湖谒牧雪师》诗:“参玄过 白社 ,破浪狎清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时有僧善参玄,因遣人邀至,使就榻前讲《楞严》。”
(2).泛指探究哲理。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扬子云 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 扬雄 晚年曾仿《太玄》,故云。
《漢語大詞典》:穷微(窮微)
(1).探究精微的道理。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2).穷尽细微琐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人谓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尽,穷微极隐,纤芥无遗,非好奇也。”
《國語辭典》:试探(試探)  拼音:shì tàn
探听对方的意思或反应。《红楼梦》第二九回:「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现在因为有人传说他做几件事还新,所以特来试探试探。」
《國語辭典》:钩索(鉤索)  拼音:gōu suǒ
钩,用言语诱逗人。索,从无罪中搜寻过失。钩索比喻设下圈套,陷害别人。《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却只是心怀叵测,阴贼刻深,好钩索人情深浅,又能为矫情忍诟之事。」
分類:探究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