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9,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下一页
掌中论
掌石
掌光
掌果
掌珍论
楞严经指掌疏
仆拿合掌
莲华合掌
横柱指合掌
覆手合掌
覆手向下合掌
归命合掌
宝掌
宝掌菩萨
佛类词典(续上)
掌中庵摩勒果掌中论
掌石
掌光
掌果
掌珍论
楞严经指掌疏
仆拿合掌
莲华合掌
横柱指合掌
覆手合掌
覆手向下合掌
归命合掌
宝掌
宝掌菩萨
掌中庵摩勒果
【佛学大辞典】
(譬喻)似与庵摩罗两用。维摩经弟子品曰:「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楞伽经四曰:「如来者,现前世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譬喻)似与庵摩罗两用。维摩经弟子品曰:「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楞伽经四曰:「如来者,现前世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掌中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Din%na%ga),唐义净译。论三界唯有假名,实无外境,引蛇绳麻之譬。
(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Din%na%ga),唐义净译。论三界唯有假名,实无外境,引蛇绳麻之譬。
掌石
【佛学大辞典】
(譬喻)海底有石名掌,无一微尘之不平,经中以为国土平正之喻。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地平如掌。」法华文句七曰:「经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则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不平,当知类如法掌耳。」
(譬喻)海底有石名掌,无一微尘之不平,经中以为国土平正之喻。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地平如掌。」法华文句七曰:「经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则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不平,当知类如法掌耳。」
掌光
【佛学大辞典】
(杂语)道昂慧解夙成。掌中常有光,不劳灯烛。
(杂语)道昂慧解夙成。掌中常有光,不劳灯烛。
掌果
【佛学大辞典】
(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如观掌果无有僻谬。」
(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如观掌果无有僻谬。」
掌珍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乘掌珍论,一卷,清辩菩萨造,唐玄奘译。明诸法无相之义,破护法之诸法有相,即破相宗之根本论也。
(书名)具名大乘掌珍论,一卷,清辩菩萨造,唐玄奘译。明诸法无相之义,破护法之诸法有相,即破相宗之根本论也。
楞严经指掌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清释通理述。等不等观杂录四曰:楞严经以阿难示堕发起大教,专为正路修行人欲漏未除者作榜样也。若为邪僻之徒,寻常教诫,不一而足。指掌疏以诈现威仪等语,贬斥阿难,大失经意。盖误堕之由,非阿难起意贪欲,乃摩登以咒摄入。若非阿难正直,则摩登以色钩引已足,何待咒摄?阿难内心清净,未动淫念。但力不自由,难以摆脱耳。
(书名)十卷,清释通理述。等不等观杂录四曰:楞严经以阿难示堕发起大教,专为正路修行人欲漏未除者作榜样也。若为邪僻之徒,寻常教诫,不一而足。指掌疏以诈现威仪等语,贬斥阿难,大失经意。盖误堕之由,非阿难起意贪欲,乃摩登以咒摄入。若非阿难正直,则摩登以色钩引已足,何待咒摄?阿难内心清净,未动淫念。但力不自由,难以摆脱耳。
仆拿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第四。梵Pu%n!a。
(印相)十二合掌之第四。梵Pu%n!a。
莲华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为本三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为理智不二自證之性,故名本三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于金莲场者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于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于行法最初,先结此印,安于理智不二之体性已,自此印开种种之印契,次第行之,为一座之行法也。然而解两手十指之标帜,则莲华即理,理之处,必有智,故以二手为理智。而合二手者,理智不二之表示也。左手静,故为理,右手办一切之事,故为智。大般若经五百二十四曰:「善现当知如人右手能作众事,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引生一切殊胜。善现当知如人左手所作不便,如是前五波罗蜜多不能引生殊胜善法。」又摄无碍经曰:「左手五指名胎藏界五智,右手五指名金刚界五智。十指即十度,或名十法界,或曰十真如。」大日经三曰:「复次如身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十指是十波罗蜜满足义,亦是一切智五轮譬喻义。」配十波罗蜜于十指,有异释。依莲部心轨,则右手五指,配于檀等五度,左手五指,配于慧等五度。依略出经,则左手五指,配于椟等五度,右手五指,配于慧等五度。又十法界者,非寻常之十法界。十法是五凡五圣之十界。左手为不自在故,配于五凡之迷者,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也,自左小指次第配之。右手为自在故,配于五圣之觉者,声闻缘觉菩萨(法相三论)、权佛(天台华严)、实佛(真言)也,自右手小指次第配之。十真如为唯识论等所说。前五地所證五种之真如,配于左五指,后五地所證五种之真如,配于右五指。又缩之作行者之莲华合掌,则成一法界,开之作欢喜之莲华印,则为多法界。有无量之名。见秘藏记本,同钞六。而诸经轨之分配,种种不同。又此莲华合掌为合莲华之形,吾人之肉团心即胎藏界佛心之表示也。
(印相)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为本三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为理智不二自證之性,故名本三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于金莲场者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于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于行法最初,先结此印,安于理智不二之体性已,自此印开种种之印契,次第行之,为一座之行法也。然而解两手十指之标帜,则莲华即理,理之处,必有智,故以二手为理智。而合二手者,理智不二之表示也。左手静,故为理,右手办一切之事,故为智。大般若经五百二十四曰:「善现当知如人右手能作众事,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引生一切殊胜。善现当知如人左手所作不便,如是前五波罗蜜多不能引生殊胜善法。」又摄无碍经曰:「左手五指名胎藏界五智,右手五指名金刚界五智。十指即十度,或名十法界,或曰十真如。」大日经三曰:「复次如身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十指是十波罗蜜满足义,亦是一切智五轮譬喻义。」配十波罗蜜于十指,有异释。依莲部心轨,则右手五指,配于檀等五度,左手五指,配于慧等五度。依略出经,则左手五指,配于椟等五度,右手五指,配于慧等五度。又十法界者,非寻常之十法界。十法是五凡五圣之十界。左手为不自在故,配于五凡之迷者,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也,自左小指次第配之。右手为自在故,配于五圣之觉者,声闻缘觉菩萨(法相三论)、权佛(天台华严)、实佛(真言)也,自右手小指次第配之。十真如为唯识论等所说。前五地所證五种之真如,配于左五指,后五地所證五种之真如,配于右五指。又缩之作行者之莲华合掌,则成一法界,开之作欢喜之莲华印,则为多法界。有无量之名。见秘藏记本,同钞六。而诸经轨之分配,种种不同。又此莲华合掌为合莲华之形,吾人之肉团心即胎藏界佛心之表示也。
横柱指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
覆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参见:覆手向下合掌)。
(印相)(参见:覆手向下合掌)。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归命合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礼拜之时,合左右之掌,交叉十指,谓之归命合掌。即金刚合掌也。大日经疏十三曰:「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名钵啰拿摩合掌。」莲华部心轨曰:「归命合掌亦名金刚合掌。」梵Pran!ama。
(术语)十二合掌之一。礼拜之时,合左右之掌,交叉十指,谓之归命合掌。即金刚合掌也。大日经疏十三曰:「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名钵啰拿摩合掌。」莲华部心轨曰:「归命合掌亦名金刚合掌。」梵Pran!ama。
宝掌
【佛学大辞典】
(人名)谓千岁宝掌和尚也。中印度人,于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左手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来游此土,入蜀。一日谓众曰:吾愿住世千载,今年六百二十有六,后历游海内,唐显庆二年,寂于浦江宝岩寺。见五灯会元。
(人名)谓千岁宝掌和尚也。中印度人,于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左手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来游此土,入蜀。一日谓众曰:吾愿住世千载,今年六百二十有六,后历游海内,唐显庆二年,寂于浦江宝岩寺。见五灯会元。
宝掌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智度论四十五曰:「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又】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六位之尊。密号曰满足金刚。
(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智度论四十五曰:「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掌者,掌出众宝,惠施无竭也。」【又】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六位之尊。密号曰满足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