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捶打  拼音:chuí dǎ
敲打。《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刘沨传》:「沨年数岁,路氏不以为子,奴婢辈捶打之无期度。」
分類:捶打敲打
《漢語大詞典》:椎击(椎擊)
捶打。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这几个字从岳母口里发出,他底耳鼓就如受了极猛烈的椎击。”
分類:捶打
《漢語大詞典》:擂击(擂擊)
捶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未及语, 万石 以足腾起,妇颠去数尺有咫。即復握石成拳,擂击无算。”
分類:捶打
《漢語大詞典》:驱捶(驅捶,敺捶)
驱捶:驱逐捶打。南史·孝友传上·刘沨:“ 路氏 生 溓 ,兄 渢 怜爱之不忍捨,恒在牀帐侧,輒被驱捶,终不肯去。”
敺捶:捶打。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时帝狂悖无道,诛害羣公,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敺捶陵曳,无復人理。”
分類:驱逐捶打
《國語辭典》:棒槌  拼音:bàng chuí
1.捶打用的木棒。《金瓶梅》第三八回:「妇人见他的话不防头,一点红从耳畔起,须臾紫胀了双腮,便取棒槌在手,赶著打出来。」
2.愚笨。如:「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棒槌!」
3.外行人。如:「若说到音乐,那他可是个棒槌。」
《漢語大詞典》:嫁枣(嫁棗)
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使枝干韧皮受损,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其开花,提高座果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駮椎之,名曰‘嫁枣’。”
《國語辭典》:锻接(鍛接)  拼音:duàn jiē
将熟铁、铜、铝等金属物质在半熔融的状态下,加以锤击而使之接合。
《漢語大詞典》:棒棰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説声未了,早跑出四五个鸦头,手里都拿着门閂棒棰,打将出来。”
(2).方言。指人参。《东北人民抗日歌谣·早把鬼子打回东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咱们的棒棰多么好,吃了浑身长力气。” 大群 《小矿工》:“我听说他在二十岁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给纵火烧掉了,跑到山里挖‘棒棰’,后来就参加了抗 日 。”
《漢語大詞典》:捶拉
捶打折辱。宋书·高道庆传:“ 道庆 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如虎狼。”
分類:捶打折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