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致命  拼音:zhì mìng
1.传话、传达命令。《仪礼。聘礼》:「劳者奉币入,东面致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
2.牺牲生命。《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3.使丧失生命。如:「致命的一击」。《水浒传》第一三回:「今日军中自家比试,恐有伤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
《漢語大詞典》:遗生(遺生)
(1).忘却自我的存在。庄子·达生:“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成玄英 疏:“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2).捐躯;献身。吕氏春秋·士节:“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高诱 注:“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遗生也。”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程杵》诗:“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泛指去世。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谦 怪语曰:‘何不进耶?’对曰:‘遗生已久,无宜干突。’始悟是鬼。”
(3).馀生;残留的生命。《宋书·周朗传》:“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餘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昔 齐懿公 游 申池 , 邴歜 、 阎职 二人害公於竹中,今池无復髣髴,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
《漢語大詞典》:弃躯(棄軀)
捐躯;舍弃生命。汉书·吴王刘濞传:“今 吴王 自以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於天下,意亦可乎?”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鬚。红颜白髮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漢語大詞典》:徇命
犹言捐躯。徇,通“ 殉 ”。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新唐书·郑善果传:“今以忠臣子为逆贼徇命至伤夷,谓何?”
分類:捐躯
《漢語大詞典》:艾命
舍生;捐躯。艾,通“ 刈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夫官位、财币、金赏者,君之所轻也;操锋履刃、艾命投死者,士之所重也。”
分類:舍生捐躯
《漢語大詞典》:捐骸
犹捐躯。《再生缘》第二四回:“老师青目门生幸,惟有捐骸报圣王。”
分類:捐躯
《漢語大詞典》:玉折
喻贤者夭折,或为保持节操而捐躯。 晋 傅玄 《笔赋》:“柔不丝屈,刚不玉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毛伯成 既负才气,常称寧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玉折何追,星頽靡续。”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 嵇生 玉折, 颜子 兰摧。”
《漢語大詞典》:顶踵捐糜(頂踵捐糜)
谓捐躯,牺牲。 清 林则徐 《请戴罪赴浙图剿片》:“惟事苟有裨於国家,虽顶踵捐糜,亦復何敢自惜。” 清 林则徐 《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臣於夷务办理不善,正在奏请治罪,何敢更献芻蕘。然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参见“ 顶踵 ”。
分類:捐躯牺牲
《漢語大詞典》:顶踵(頂踵)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唐 黄滔 《杨状头》:“将克周於顶踵,俾无失於毫釐。” 傅敷 《感怀》诗之一:“从知顶踵能人利,安用形骸与世违?”
(2).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宋 范成大 《初赴明州》诗:“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封神演义》第二二回:“ 昌 ( 姬昌 )有罪 商 都,蒙圣恩覊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惊曰:‘两世之交,但可自效,顶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