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指省
黉门监生
捐职
捐花样
《漢語大詞典》:指省
清 代行捐纳制,士民捐资取得官员资格后,再出一笔费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补,叫“指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姓 赵 的到了 山东 ,去拜那姓 朱 的老把弟,説是已经加捐了同知,办了引见,指省 江苏 。”《中国现在记》第八回:“他就託人替他在省城賑捐局里捐了一个府经,指省 山东 。”
《漢語大詞典》:黉门监生(黌門監生)
明 清 时国子监的生员。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 不过是黌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
《漢語大詞典》:捐职(捐職)
谓捐纳得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故曰经济、文章,自较科第为重,虽出之捐职,亦可以治民。”
分類:捐纳得官
《漢語大詞典》:捐花样(捐花樣)
清 代因捐纳得官者多,补缺不易,又定出捐花样的办法。捐花样者得优先补缺,有遇缺先、前先、尽先等名目。并扩展到科举出身及其他非捐纳官员。清史稿·选举志七:“然积重难返,进士即用知县,非加捐花样,则补缺綦难,他无论已。”参见“ 捐纳 ”。
《漢語大詞典》:捐纳(捐納)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 雍正 二年……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銓选,降旨停止。年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捐纳之人,而专用科目矣。应酌添捐纳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议準捐。’”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捐纳则废,年资则废,科举则废,将论官者必於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