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收什
(1).整理,拾掇。《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莺哥孝义传》:“哭罢起来忙收什,般娘骨殖共高飞。”
(2).犹振作。《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三魂真遣掌前飞,收什精神听我语。”
分類:整理振作
《漢語大詞典》:整作
犹振作。 清 王韬 《杞忧生〈易言〉跋》:“若平时未能整作,斯临事不免张皇,议战议和,莫衷一是,盈廷聚讼,筑室道谋。”
分類:振作
《國語辭典》:提拨(提撥)  拼音:tí bō
1.调度分派。《六部成语注解。兵部》:「提拨:从大队兵中提出几分,拨往他处。」
2.处理、干办。《水浒传》第七五回:「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言,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3.提醒或指点。《水浒传》第七五回:「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也作「提补」。
《漢語大詞典》:打扳
振作。《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便把被衫揩拭面,打扳精神强入来。”
分類:振作
《國語辭典》:不振  拼音:bù zhèn
1.不引起、不引发。如:「食欲不振」。
2.不奋发、不振作。《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
《國語辭典》:奋发(奮發)  拼音:fèn fā
激励振作。《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策虑愊亿,义勇奋发。」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國語辭典》:发愤(發憤)  拼音:fā fèn
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也作「发忿」。
《國語辭典》:发愤忘食(發憤忘食)  拼音:fā fèn wàng shí
专心学习或工作以致忘记吃饭。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形容十分勤奋。《晋书。卷五六。孙楚传》:「今发愤忘食,忠慨亮到。」明。无名氏《孟母三移。楔子》:「你如今发愤忘食记在兹,精进功勤皆在尔。」
分類:勤奋
《國語辭典》:不扬(不揚)  拼音:bù yáng
面貌不好看。如:「其貌不扬」。也作「不飏」。
《国语辞典》:大振  拼音:dà zhèn
大大地振作。《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于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军威大振。」
《國語辭典》:委靡  拼音:wěi mǐ
颓丧消沉,没精打采。唐。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我们等狄经历好了出来的时候,分付叫他整起夫纲,不要这等委靡。」也作「萎靡」。
《漢語大詞典》:自振
(1).自己振作起来。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洎天下将乱,则虽吾里,其风亦变,果傖荒之流民亦多矣。儻或未化,亦其益孤,不能自振。”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盖 唐 之敝,自 天宝 以后,纪纲寖坏,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2).自救;自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后汉书·桓帝纪:“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穀如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妾孤穷羸弱,不能自振。”
《國語辭典》:奋起(奮起)  拼音:fèn qǐ
振作、奋发兴起。《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蓟子训传》:「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
《漢語大詞典》:作气(作氣)
(1).振作勇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誓众词》:“鼓以作气,旗以应机。”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2).指壮大气势。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
(3).犹言争气。《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作气不作气,休对我説。”
《國語辭典》:暮气(暮氣)  拼音:mù qì
1.日落时的气象。宋。陆游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诗:「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
2.精神衰颓不能振作。如:「暮气沉沉」。
《漢語大詞典》:疲薾
亦作“ 疲苶 ”。
(1).困惫。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緇磷谢清旷,疲薾慙贞坚。”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疲苶竟何人,洒涕 巴 东峡。”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欹倾依曲几,暂尔苏疲苶。”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七》:“弟二月中,病怔忡少寐,近饵 陈比部 药,稍愈。然疲苶不能应务。”
(2).不振作,无生气。 唐 皮日休 《二游诗·任诗》:“以斯为思虑,吾道寧疲薾。”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然皆五言独造,至七言俱疲薾不振矣。”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非有红炉点雪之襟宇,则方欲驰骋,忽尔蹇躓;意在矜庄,祗成疲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