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夹持(夾持)
犹夹辅,匡助。朱子语类卷七十:“自是小人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革面做好人了。” 明 李贽 《复陶石篑》:“倘得胜友时时夹持,进未可量。”
挟持。夹,通“ 挟 ”。从两旁架住他人,迫使服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忽有四人持鏢负弩,悬剑櫜矢,自后奔突而至。两人趋余伞下,一人趋 顾僕 伞下,一人趋担夫笠下,皆勇壮兇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
《漢語大詞典》:生劫
(1).挟持。史记·刺客列传:“ 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倨以駡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犹强盗。《宋书·吴喜传》:“ 吴 军中人皆是生劫,若作刺史,吾等岂有活路?”
分類:挟持强盗
《漢語大詞典》:禁切
挟持;制约。汉书·郑崇传:“上责 崇 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国家本患州县之过失不得上闻,故置监司以禁切之,而今也禁切监司之法反甚於州县之吏,岂以监司为非其人乎?”
分類:挟持制约
《漢語大詞典》:扶与(扶與)
(1).见“ 扶舆 ”。
(2).挟持。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妇人软弱,猥为众彊所扶与执迫,幽阨连日。” 彭铎 校正:“‘与’疑‘舁’,説文:‘舁,共举也。’”
分類:挟持校正
《國語辭典》:扶舆(扶輿)  拼音:fú yú
1.搀扶及担抬。《韩诗外传》卷一○:「弟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史记。卷一一○。匈奴传》:「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2.盘旋而上。唐。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
《國語辭典》:缀旒(綴旒)  拼音:zhuì liú
1.旌旗的垂饰。引申有表率、归依之意。《诗经。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2.旗旒为臣下所执持,故比喻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或处境危殆。《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君若缀旒,人无所丽。」《文选。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也作「赘旒」。
《國語辭典》:胁持(脅持)  拼音:xié chí
以暴力威胁挟持。如:「歹徒胁持人质逃走。」
分類:威胁挟持
《國語辭典》:劫持  拼音:jié chí
掳人、劫机或劫船后,控制人质,以遂其所求。如:「歹徒劫持人质,企图勒索家属。」《清史稿。卷四四三。列传。于式枚》:「纵使被选者不皆营私武断,而一国政权落于最少数人之手,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何可胜言?」
《漢語大詞典》:劫质(劫質)
(1).谓挟持人以为人质。后汉书·董卓传:“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新唐书·田令孜传:“ 遘 恶 令孜 劫质天子,生方镇之难,使 玫 进迎乘舆。”
(2).指被挟持的人质。后汉书·桥玄传:“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姦路。”
《國語辭典》:赘旒(贅旒)  拼音:zhuì liú
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公羊传。襄公十六年》:「曷为遍刺天下之大夫,君若赘旒然。」也作「缀旒」。
《漢語大詞典》:驱劫(驅劫)
逼迫挟持。 唐 裴抗 《魏博节度使田公神道碑》:“驱劫忠良,易其守心。”
分類:逼迫挟持
《漢語大詞典》:劫执(劫執)
犹劫持,挟持。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新唐书·陆贽传:“委疲羸者以守要衝,寇至而不支,则劫执芟蹂,恣所欲得。”
分類:劫持挟持
《國語辭典》:黄衫客(黃衫客)  拼音:huáng shān kè
唐蒋防所著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人物。为人重义气,见李益负心娶卢氏,霍小玉积思成疾,遂挟李益至霍小玉处,小玉一恸而死。
《漢語大詞典》:拥主(擁主)
挟持君主。 汉 蔡琰 《悲愤诗》:“ 汉 季失权柄, 董卓 乱天常……逼迫迁旧都,拥主以自强。”
分類:挟持帝王
《漢語大詞典》:搂伐(摟伐)
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 清 鲁一同 《秦论》:“小国困诛求,大国倦搂伐。”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拟以 春秋 搂伐而亦重同盟,方之 战国 纵横而未闻游説。”
《國語辭典》:架落  拼音:jià luò
挟持、支使。《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你每日架落著七叔降人,你在旁边戳短拳,你如今越发自己出来降人哩!」
分類:挟持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