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73~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简释
指鹿:喻指诬陷或颠倒是非。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诳天犹指鹿,依社尚凭狐。”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典故
相关人物
天寒堕指白登围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2894~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列传上〉~3753~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典故
指地锥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典故
相关人物
指飞鸿
相关人物
郭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郭瑀〉~2454~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人。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徵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人。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徵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
例句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典故
指李
《太平广记》卷一〈神仙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简释
指囷:喻指慷慨之友。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国。”
例句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國語辭典》:弹指(彈指) 拼音:tán zhǐ
1.捻弹手指作声。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原为印度风俗。后亦用来表示情绪激动。《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顺帝泣而弹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旧唐书。卷九一。敬晖传》:「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每推床嗟惋,或弹指出血。」
2.比喻很短暂的时间。宋。普润大师《翻译名义集。时分。怛刹那》:「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3.比喻时间过的很快。《儒林外史》第一回:「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
4.比喻轻易、容易。《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却说周瑜、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
2.比喻很短暂的时间。宋。普润大师《翻译名义集。时分。怛刹那》:「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3.比喻时间过的很快。《儒林外史》第一回:「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
4.比喻轻易、容易。《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却说周瑜、鲁肃回寨,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
《國語辭典》:指顾(指顧) 拼音:zhǐ gù
《漢語大詞典》:指鹿
见“ 指鹿为马 ”。
《漢語大詞典》:屈轶(屈軼)
亦称“ 屈佚草 ”。亦称“ 屈草 ”。 1.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屈軼,草也。安能知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尧 时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屈草戒諛,阶蓂纪日。” 唐 李咸用 《读修睦上人歌篇》诗:“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軼佞则指。”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霏。” 章炳麟 《原儒》:“屈軼指佞, 黄帝 骑龙。”
(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 袁 与 薛 ,人中屈軼。”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国为之耸观。”
(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 袁 与 薛 ,人中屈軼。”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国为之耸观。”
《國語辭典》:指日 拼音:zhǐ rì
不久、即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正待要欢天喜地指日成亲,只见补阙拾遗等官,为选举不公,交章论劾吏部尚书。」《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有些报上还要瞎造谣言,说甚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废掉,又说甚么专考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