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8,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决定总持经
地持经
地持论
行事钞资持记
如意宝总持王经
大乘戒持犯相
求闻持
求闻持法
君持
成就持明仙众
住持
住持三宝
住持佛
佛类词典(续上)
印持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决定总持经
地持经
地持论
行事钞资持记
如意宝总持王经
大乘戒持犯相
求闻持
求闻持法
君持
成就持明仙众
住持
住持三宝
住持佛
印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信认受持也。
(术语)自信认受持也。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加持法界众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三昧也。大日如来住于此三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说法。大日经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立闻法,随种种心地开观照门。」
(术语)大日如来加持法界众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三昧也。大日如来住于此三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说法。大日经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立闻法,随种种心地开观照门。」
决定总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
(经名)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
地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地持经之略名。
(经名)菩萨地持经之略名。
地持论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地持经之异名。
(经名)菩萨地持经之异名。
行事钞资持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六卷,宋元照著。解行事钞者。本钞之著述如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怀显集,日本戒月改录。行事钞资持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书名)十六卷,宋元照著。解行事钞者。本钞之著述如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怀显集,日本戒月改录。行事钞资持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如意宝总持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如意宝总持者神咒之名。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决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云。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如意宝总持者神咒之名。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决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云。
大乘戒持犯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义释十三。
(术语)出义释十三。
求闻持
【佛学大辞典】
(修法)念虚空藏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藏菩萨于圆满之月轮中,安置之于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藏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遍,即得悉地。又于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于露地之净处,于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于铜器,置之于坛上,以乳木搅乳,目观月日,兼又看苏,不限遍数诵陀罗尼,则于日月蚀退而未圆之中,其苏现上中下三品之相:一气、二烟、三火,得此中之一相,法即成就。苏为神药,服之,则一经耳目,记之于心永无忘失,无诸馀之福利计(已上记求闻持法)。又,三光中明星为虚空藏菩萨之变化,故有于屋上穿一穴拜之且诵神咒之法。
(修法)念虚空藏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藏菩萨于圆满之月轮中,安置之于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藏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遍,即得悉地。又于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于露地之净处,于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于铜器,置之于坛上,以乳木搅乳,目观月日,兼又看苏,不限遍数诵陀罗尼,则于日月蚀退而未圆之中,其苏现上中下三品之相:一气、二烟、三火,得此中之一相,法即成就。苏为神药,服之,则一经耳目,记之于心永无忘失,无诸馀之福利计(已上记求闻持法)。又,三光中明星为虚空藏菩萨之变化,故有于屋上穿一穴拜之且诵神咒之法。
求闻持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虚空藏菩萨能满所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之略名。一卷,唐善无畏译。
(书名)虚空藏菩萨能满所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之略名。一卷,唐善无畏译。
君持
【佛学大辞典】
(物名)译曰澡瓶,(参见:君迟)
(物名)译曰澡瓶,(参见:君迟)
成就持明仙众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住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馀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佛学常见辞汇】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俗语佛源】
护持佛法,使之久住于世间的意思。如《圆觉经》卷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又如《梁高僧传》卷十一:「此五罗汉,次第住持。」用于僧职意义的住持之称,早在南北朝期间已经产生了。《金石萃编》卷七八《东林寺碑》记载:「(梁)有果、{往/日}二法师,僧宝所钦,克和止观,法物为大,用继住持。上座昙杰,寺主道廉、都维那道贞等,皆沐浴福河,栖止净业。」从这段记载可见,「住持」之职不在上座、寺主、都维那「三纲」之列,也不是禅宗首先设置。《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说:「(百丈)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应非「住持」始有的事实。「住持」也称「方丈」,大致上是某一寺院的精神领袖,一般由年高德劭的僧人担任。住持精通教义,擅长说法,指导弘法,通常不直接参与具体的寺务。也称为住持僧。如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上:「陈氏既平,上至南京,置颠仙于灵谷寺,颠仙日与住持僧聒恼。」后道教亦沿用此称,称主持道观者。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常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住持又可作动词用,谓担任住持之职。如宋·蔡《铁围山丛谈》卷五:「(道楷)大观间,住持东都之净因禅院。」又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此处指道观中的当家。(李明权)
(术语)安住于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毗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禅门起。敕修清规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馀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禅苑清规尊宿住持曰:「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名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
【佛学常见辞汇】
1。安住于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俗语佛源】
护持佛法,使之久住于世间的意思。如《圆觉经》卷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又如《梁高僧传》卷十一:「此五罗汉,次第住持。」用于僧职意义的住持之称,早在南北朝期间已经产生了。《金石萃编》卷七八《东林寺碑》记载:「(梁)有果、{往/日}二法师,僧宝所钦,克和止观,法物为大,用继住持。上座昙杰,寺主道廉、都维那道贞等,皆沐浴福河,栖止净业。」从这段记载可见,「住持」之职不在上座、寺主、都维那「三纲」之列,也不是禅宗首先设置。《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说:「(百丈)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应非「住持」始有的事实。「住持」也称「方丈」,大致上是某一寺院的精神领袖,一般由年高德劭的僧人担任。住持精通教义,擅长说法,指导弘法,通常不直接参与具体的寺务。也称为住持僧。如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上:「陈氏既平,上至南京,置颠仙于灵谷寺,颠仙日与住持僧聒恼。」后道教亦沿用此称,称主持道观者。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常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住持又可作动词用,谓担任住持之职。如宋·蔡《铁围山丛谈》卷五:「(道楷)大观间,住持东都之净因禅院。」又如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此处指道观中的当家。(李明权)
住持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三宝之一,久住于世保持佛法之三宝也。木佛画像,住持之佛宝也;住持三藏经典之法宝也;剃发染衣之比丘僧,住持之僧宝也。见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术语)六种三宝之一,久住于世保持佛法之三宝也。木佛画像,住持之佛宝也;住持三藏经典之法宝也;剃发染衣之比丘僧,住持之僧宝也。见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剃发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宝。
住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境十佛之一。如来涉于十方三世,而住持佛法,故有此名。
【三藏法数】
谓佛真身及于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是名住持佛。(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术语)行境十佛之一。如来涉于十方三世,而住持佛法,故有此名。
【三藏法数】
谓佛真身及于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是名住持佛。(梵语舍利,华言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