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7,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五部总持
五处加持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止持
止持门
止持戒
止持作犯
牛黄加持
比卢持
四界摄持
四持
四种总持
出生无量门持经
出无量门持经
佛类词典(续上)
五持五部总持
五处加持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止持
止持门
止持戒
止持作犯
牛黄加持
比卢持
四界摄持
四持
四种总持
出生无量门持经
出无量门持经
五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陀罗尼也。(参见:陀罗尼)。【又】(名数)五种之总持。密宗所立:一、闻持,耳闻一字之声,具悟五乘之教法,显密之差别,而无漏无失者。二、法持,于法总持而不漏者。三、义持,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失者。四、根持,于六根之缘境,总持而无馀念者。五、藏持,总持如来藏之理而无漏失者。见辨惑指南三。
(术语)五种陀罗尼也。(参见:陀罗尼)。【又】(名数)五种之总持。密宗所立:一、闻持,耳闻一字之声,具悟五乘之教法,显密之差别,而无漏无失者。二、法持,于法总持而不漏者。三、义持,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失者。四、根持,于六根之缘境,总持而无馀念者。五、藏持,总持如来藏之理而无漏失者。见辨惑指南三。
五部总持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五部之陀罗尼也。陀罗尼,译言总持。
(名数)金刚界五部之陀罗尼也。陀罗尼,译言总持。
五处加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指印或杵铃当身体之五处也。五处加持有二义:大日三世常住,故以喉表之,人喉寿也。大日弥陀一佛义可思之,弥陀能成无量寿,大日所成无量寿也。
(术语)以指印或杵铃当身体之五处也。五处加持有二义:大日三世常住,故以喉表之,人喉寿也。大日弥陀一佛义可思之,弥陀能成无量寿,大日所成无量寿也。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著法,故胎藏界之文殊,左持青莲以表之。能断烦恼,故金刚界之文殊,右持利剑以表之。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同释曰:「智增上菩萨用四种文殊般若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是故文殊现挥斫四佛臂也。」
(杂语)文殊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著法,故胎藏界之文殊,左持青莲以表之。能断烦恼,故金刚界之文殊,右持利剑以表之。大日经疏五曰:「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真实经曰:「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理趣经曰:「文殊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同释曰:「智增上菩萨用四种文殊般若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是故文殊现挥斫四佛臂也。」
止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二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戒之二方面也:一、止持,止者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为诸恶行,故曰止。五戒八戒等是也。依止而保持戒体曰止持。二、作持,作者造作,策励身口意,造作诸善业故曰作,如说戒安居布施礼拜等是也。依作而保持戒体曰体持。见行事钞持犯方规篇。
【佛学常见辞汇】
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止持〕,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二、作持〕,作犹行也。谓既不杀生,又能放生;既不偷盗,又能布施;既不邪淫,又能恭敬;既不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
(名数)戒之二方面也:一、止持,止者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为诸恶行,故曰止。五戒八戒等是也。依止而保持戒体曰止持。二、作持,作者造作,策励身口意,造作诸善业故曰作,如说戒安居布施礼拜等是也。依作而保持戒体曰体持。见行事钞持犯方规篇。
【佛学常见辞汇】
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戒律。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止持〕,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二、作持〕,作犹行也。谓既不杀生,又能放生;既不偷盗,又能布施;既不邪淫,又能恭敬;既不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
止持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止持)
(术语)(参见:止持)
止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止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八戒等总为制止恶之戒法,故云止持戒。(参见:止持)
【佛学常见辞汇】
制止罪恶行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术语)五戒八戒等总为制止恶之戒法,故云止持戒。(参见:止持)
【佛学常见辞汇】
制止罪恶行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止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常见辞汇】
止作二持之一。(参见:二持)
【三藏法数】
止即制止,谓止身口令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是名止持。
止持作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杀盗之恶法而言,止者持戒也,作者犯戒也。反之,对慈悲等之善法而言,则止者犯戒也,作者持戒也。
(术语)对杀盗之恶法而言,止者持戒也,作者犯戒也。反之,对慈悲等之善法而言,则止者犯戒也,作者持戒也。
牛黄加持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又作牛王加持。安产加持作法之一。此法起于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其文曰:「若女人无男女,以牛黄于桦皮上书此真言而带之,不久当有男女。」
(修法)又作牛王加持。安产加持作法之一。此法起于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其文曰:「若女人无男女,以牛黄于桦皮上书此真言而带之,不久当有男女。」
比卢持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外道名。
(人名)外道名。
四界摄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四大,摄持一切诸法,故曰四界摄持。大日经疏十一曰:「四界摄持谓地水火风界,虽现此身内外依正,然此是心王。安住同于虚空,虚空常不动而含容一切也。」
(术语)地水火风四大,摄持一切诸法,故曰四界摄持。大日经疏十一曰:「四界摄持谓地水火风界,虽现此身内外依正,然此是心王。安住同于虚空,虚空常不动而含容一切也。」
四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总持也。
(名数)四总持也。
四种总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总持为陀罗尼之译语,即陀罗尼也。(参见: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总持之德无量,姑举四种: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于佛之教法闻持不忘也。二,义总持。于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失也。三,咒总持。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众生之灾患也。四,忍总持。菩萨之实智,忍持法之实相而不失也。真言陀罗尼者此中之咒总持也。见大乘义章十一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对佛的教法闻持不忘;义总持是对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咒总持是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袪除众生的灾患;忍总持是菩萨凭著实智,忍持法的实相而不忘失。
(名数)总持为陀罗尼之译语,即陀罗尼也。(参见: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总持之德无量,姑举四种: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于佛之教法闻持不忘也。二,义总持。于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失也。三,咒总持。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众生之灾患也。四,忍总持。菩萨之实智,忍持法之实相而不失也。真言陀罗尼者此中之咒总持也。见大乘义章十一末。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对佛的教法闻持不忘;义总持是对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咒总持是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袪除众生的灾患;忍总持是菩萨凭著实智,忍持法的实相而不忘失。
出生无量门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
出无量门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难陀目祛尼呵离陀经之异名。
(经名)阿难陀目祛尼呵离陀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