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郁持
【佛学大辞典】
(杂名)Udaka,又作郁持迦,忧陀伽,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三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郁持,或言利蓝。」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郁持东天竺人,呼水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郁持迦此水之一异名也。」翻梵语九曰:「郁持应云忧陀伽,译曰水也。」梵语杂名曰:「乌娜迦。」案持者特之误也。
郁持迦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郁持同。
轨持
【佛学常见辞汇】
即法的意义。轨者轨范,使人生起领解心,持者维持,维持其体而不混乱其他的个体。
持戒十种利益
【佛学次第统编】
持戒十种利益: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满足智愿 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 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證果,菩萨修行,若能坚持净戒,是亦如佛之所学也。
三、智者不毁 谓修菩萨行者,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之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也。
四、不退誓愿 谓修菩萨行者,坚持净戒,求證菩提,誓愿弘深,勇猛精进,而不退转也。
五、安住正行 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六、弃舍生死 谓修菩萨行者,受持净戒,则无杀盗淫妄等业,而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也。
七、慕乐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绝诸妄想,故能厌恶生死之苦,而欣慕涅槃之乐也。
八、得无缠心 谓修菩萨行者,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悉皆解脱,而无缠缚之患也。
九、得胜三昧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修菩萨行者,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而超诸有漏也。
十、不乏信财 谓修菩萨行者,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而不匮乏也。
游僧撵住持
【俗语佛源】
游方僧撵走住持僧。游僧,指在外云游参学,到别的寺院去挂单暂时居住的和尚。住持,主持一个寺院的大和尚。相似意义的俗语还有「香火赶出和尚」。比喻反客为主,外人撵走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妇人也要挨著他坐。他喝声道:『你另找地方坐去!』那妇人道:『这可是新样儿的!游僧撵住持,我们的屋子,我倒没了座了!』」(李明权)
二种护持事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宝──住持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三、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四种持戒
【三藏法数】
(出杂阿毗昙心论)
〔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馀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
〔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
〔三、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支戒。(七觉支即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也。)
〔四、清净戒〕,谓无漏戒,能离烦恼染垢,是名清净戒。(无漏戒者,即声闻、缘觉无漏道品所发之戒也。)
四持──世界四持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经云:彼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有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庄严世界海住在其中。(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一、能持风轮〕,谓此风轮,能持香水海,而使安住,故曰能持风轮。
〔二、所持香海〕,谓此香水海,因为风轮所持而得安住,故曰所持香海。
〔三、海出莲华〕,谓此香水海中,出生大莲华,为世界种,十方刹土皆为大莲华之所含摄,故曰海出莲华。
〔四、华持刹海〕,谓此大莲华,能持世界刹海,安住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故曰华持刹海。(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四轮持世界
【三藏法数】
(出佛祖统纪)
轮取持载之义。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依于水轮、风轮、空轮。不言金轮者,文略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一、金轮〕,大地之下有金轮,起世因本经云:水上有风,吹转此水,于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轮。
〔二、水轮〕,金轮之下有水轮。菩萨藏经云:最上风轮,为水轮之所依止,其水量高六十八百千由旬。(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三、风轮〕,水轮之下有风轮。菩萨藏经云:风轮量高六万八千俱胝。(梵语俱胝,华言百亿。)
〔四、空轮〕,风轮之下有空轮。华严经云:空无所依。虽无所依,然由众生业感,世界次第安住。
十种利益──持戒十种利益
【三藏法数】
(出月灯三昧经)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證果。菩萨修行,若能坚持净戒,是亦如佛之所学也。
〔三、智者不毁〕,谓修菩萨行者,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之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也。
〔四、不退誓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净戒,求證菩提,誓愿弘深,勇猛精进,而不退转也。
〔五、安住正行〕,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六、弃舍生死〕,谓修菩萨行者,受持净戒,则无杀盗淫妄等业,而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也。
〔七、慕乐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绝诸妄想,故能厌恶生死之苦,而欣慕涅槃之乐也。
〔八、得无缠心〕,谓修菩萨行者,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悉皆解脱而无缠缚之患也。
〔九、得胜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修菩萨行者,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而超诸有漏也。
〔十、不乏信财〕,谓修菩萨行者,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而不匮乏也。
十一持──佛十一持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并华严经疏)
〔一、佛持〕,谓如来色相之身,住持世间,能令众生佛种不断,是名佛持。
〔二、法持〕,谓如来法性之法,住持世间,能令众生法种不断,是名法持。
〔三、僧持〕,谓如来应化菩萨圣僧,住持世间,能令众生僧种不断,是名僧持。(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业持〕,谓如来见诸众生,造作恶业,故现威猛势力,逼令修善,如无厌足王假现恶业之行,化诸众生,是名业持。(无厌足王者,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十七善知识也。善财见王现威猛势,将诸罪人,或断手足,或以汤煮火焚,作诸恶业,调伏众生是也。)
〔五、烦恼持〕,谓如来见诸众生,行于邪行,贪著烦恼,故随彼类示行贪欲,如婆须蜜多女,假行欲事,令他入于三昧,而断烦恼,是名烦恼持。(婆须蜜多女,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二十五善知识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六、时持〕,谓如来最初发心之时,菩提大愿而为其体,时时润泽,无有间断,是名时持。(梵语菩提,华言道。)
〔七、愿持〕,谓如来往昔因中发大誓愿,修诸功德,持令不失,是名愿持。
〔八、供养持〕,谓如来往昔修行之时,以诸供具持奉十方如来而为供养,是名供养持。
〔九、行持〕,谓如来往昔勤修一切殊胜妙行,无量无边,恒不厌足,是名行持。
〔十、劫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如来于无量劫中,具修梵行功德,而證道果,住持经劫,化诸众生,是名劫持。
〔十一、智持〕,谓如来行满功圆,證得一切种智,复以智慧辩才,说种种法,调伏众生,不令退失,是名智持。(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护持佛种
【三藏法数】
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护持正法
【三藏法数】
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作持
【三藏法数】
作犹行也。谓既不杀生,又能放生;既不偷盗,又能布施;既不邪淫,又能恭敬;既不妄语,又能实语,是名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