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八极拳(八极拳)  拼音:bā jí quán
一种拳术。发源于河北省沧县。因该拳可把劲力发向四面八方,故称为「八极拳」。此拳发功刚猛,打击威力很大。因拳形与钯子的铁爪相似,故也称为「钯子拳」。其套路可分小八极拳、大八极拳、八极连环拳和六大开拳等。目前国军所教习的莒拳,即由此拳改良而成。也称为「巴子拳」、「钯子拳」、「空心拳」、「虎爪拳」。
《国语辞典》:虎爪拳  拼音:hǔ zhǎo quán
一种中国传统拳术。拳型独特,有如钯子的铁爪。发劲刚猛,可将劲力发向四面八方,打击威力大。也称为「八极拳」。
《國語辭典》:醉拳  拼音:zuì quán
一种国术拳法。相传模仿醉八仙实态而创的拳术。摔、跌、倒、起都具醉态。
《国语辞典》:莒拳  拼音:jǔ quán
由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八极拳推演而成的一套拳法。系由李元智正式传授学生练习,以后逐渐流传。在国军部队中称为「莒拳」。
《国语辞典》:拳赛(拳赛)  拼音:quán sài
泛称各种拳术竞赛。如:「这场拳赛有来自各国的好手参加,竞争非常激烈。」
分类:拳术竞赛
《国语辞典》:话拳(话拳)  拼音:huà quán
作手势。《谈徵。事部。话拳》:「酒令话拳,即古之所谓作手势,所谓招手令也。」
《国语辞典》:比箭抡拳(比箭抡拳)  拼音:bǐ jiàn lūn quán
比赛箭术、舞弄拳法。指互相较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那岛上有小喽啰数百,正在那里使鎗弄棒,比箭抡拳。」
《国语辞典》:毒手尊拳  拼音:dú shǒu zūn quán
比喻凶狠、无情的打斗。《旧五代史。卷六○。唐书。李袭吉传》:「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国语辞典》:擦拳抹掌  拼音:cā quán mǒ zhǎng
准备行动或动武。《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也作「摩拳擦掌」。
《国语辞典》:擦掌摩拳  拼音:cā zhǎng mó quán
准备行动或动武。《西游记》第四三回:「众妖领命,一个个擦掌摩拳准备。」也作「摩拳擦掌」。
《国语辞典》:打太极拳(打太极拳)  拼音:dǎ tài jí quán
比喻推托敷衍,推卸责任。如:「这个方案太棘手了,大家都在打太极拳。」
《国语辞典》:打太平拳  拼音:dǎ tài píng quán
趁人酣斗时在旁边助拳偷袭。如:「昨晚的群众斗殴事件,帮著打太平拳的也都依法送办。」《红楼梦》第九回:「众顽童也有趁势帮著打太平拳的,也有胆小藏过一边的。」
分类:旁边偷袭
《国语辞典》:截短拳  拼音:jié duǎn quán
打冷拳,出其不意的打击别人。《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只是慢慢截短拳,使低嘴,行狡计罢了。」
《国语辞典》:形意拳  拼音:xíng yì quán
一种拳术。路数较简单,分为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𩿡、鹰、熊十二形;劈、崩、炮、躜、横五拳。
《国语辞典》:螳螂拳  拼音:táng láng quán
一种拳术,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王朗由螳螂两臂的动作得到启发,并吸收当时中国北方的名拳,集其大成,而创为此拳。螳螂拳的特点为手脚紧密配合,招法精妙迅术速,在受对方攻击的同时自己也进攻,并用其独特的螳螂手迷人眼目,再配合闭门脚攻击对手。如:「他练习打螳螂拳的样子滑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