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拳击(拳擊)  拼音:quán jí
西洋拳术之一。比赛分为职业赛和业馀赛,并按体重分为微量级、轻量级、中量级和重量级。各级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其一般规则为:一、拳击手必须戴手套。二、每回合三分钟,每回合间休息一分钟。三、若被击倒在地,而无法于十秒钟内站起,裁判可宣布另一方获胜。四、不可蓄意殴打对手。
《漢語大詞典》:拳夫人
相传 汉武帝 姬 钩弋 赵倢伃 两手卷曲, 汉武帝 “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 拳夫人 。”事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國語辭典》:拳法  拼音:quán fǎ
拳术的技法。《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一日,正在那里试拳法,外边走进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老残游记》第七回:「徒弟在少林寺四五年,见没有一个出色拳法,师父从那一个学的呢?」
《漢語大詞典》:拳发(拳髮)
头发卷曲。晋书·四夷传·扶南国:“人皆丑黑拳髮,倮身跣行。”南史·臧质传:“ 质 字 含文 ,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长六尺七寸,出面露口,頽顶拳髮。”
分類:头发卷曲
《漢語大詞典》:拳蹙
拳局。 唐 柳宗元 《鞭贾》:“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参见“ 拳局 ”。
《國語辭典》:拳跼  拼音:quán jú
局促卷曲,不得舒展的样子。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漢語大詞典》:耍拳
打拳。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自家是本处的部署,时遇五月蕤宾节令,大人在西御园安排筵宴,唤俺去那里跌打耍拳。” 徐铸成 《旧闻杂忆·刘宝全与张寿臣》:“变把戏、耍拳以及各式各样的食品摊,则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旷场上。”
《骈字类编》:鹊拳(鹊拳)
苏轼 携妓游张山人园诗 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
《漢語大詞典》:神拳
拳术名。流行于义和团内的“神助义和拳”的简称。 罗惇曧 《拳变馀闻》:“义和拳称神拳,以降神召众,号令皆神语。”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五七回:“此地几条胡同内有人设了坛,练习神拳,听説是念了咒,就有神道附在身上,就会使拳,使各种兵器。” 鲍昌 《庚子风云·楔子》:“经谍报人员探知, 赵三多 等人复将过去所练之梅花拳,改名为‘神助义和拳’,简称神拳。”
《漢語大詞典》:拘拳
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漢語大詞典》:拳技
拳击的技法。 清 唐甄 潜书·五形:“客虽羸也,然好拳技,尝欲胜君,君其较之。”
分類:拳击技法
《国语辞典》:直拳  拼音:zhí quán
先屈臂,然后快速直伸,以正拳攻击对方正面部位的出拳方式。
《漢語大詞典》:鹰拳(鷹拳)
指鹰的爪子。 唐 殷尧藩 《奉送刘使君王屋山隐居》诗:“鹰拳擒野雀,蛛网猎飞蚊。”
分類:爪子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漢語大詞典》:斗拳
比试拳术
猜拳
《漢語大詞典》:攘拳
见“ 攘卷 ”。
《漢語大詞典》:攘卷(攘捲)
亦作“ 攘拳 ”。捋袖举拳。《淮南子·修务训》:“及至勇武攘卷一擣,则摺脇伤干。”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刘整 ﹞隔箔攘拳大駡,突进房中,屏风上取车帷準米去。”
亦作“ 攘捲 ”。卷袖曲臂。《淮南子·原道训》:“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短綣不絝,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高诱 注:“卷,卷臂也。”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 简子 将渡,用檝者少一人, 娟 攘卷操檝而请。”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妻:“ 文伯 引袵攘捲而亲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