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7
词典
10
分类词汇
47
共5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相揖
端拜
拱默
挽袖
平揖
擎跽
高让
对揖
张拱
肃揖
进揖
低敛
行揖
天揖
共默
《漢語大詞典》:
相揖
(1).拱手行礼。
《
礼记·杂记下
》
:“相揖也,哀次而退。”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过了月餘,只见一人相揖道:‘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
》
:“遥见一叟喜曰:‘适遇此老,子之福也。’举手相揖,叟邀过诣其所。”
(2).交手于胸前为礼。
《
说郛
》
卷八引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
:“ 契丹 人交手于胸前,亦不作声,是谓相揖。”
分類:
拱手
交手
手行
行礼
《漢語大詞典》:
端拜
(1).正身拱手。
《
荀子·不苟
》
:“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 杨倞 注:“端拜,犹言端拱。”一说,冠而后拜。 宋 陈叔方
《
颍川语小
》
卷下:“端,冠也。‘端拜而议’,乃冠其首而后拜。”
(2).犹致敬。 宋
洪迈
《
容斋四笔·栾城和张安道诗
》
:“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分類:
正身
致敬
拱手
而后
后拜
《國語辭典》:
拱默
拼音:
gǒng mò
拱手而默默不语。形容不批评、无作为的消极保守态度。《汉书。卷七二。鲍宣传》:「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分類:
拱手
垂拱
缄默
无为
《國語辭典》:
挽袖
拼音:
wǎn xiù
捲起袖子。如:「他只要一回家,便主动挽袖下厨,煮饭烧菜。」《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见侍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
分類:
妇女
袖子
袖口
拱手
上形
装饰品
《漢語大詞典》:
平揖
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为平等;相平。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
:“可以雄视 潘 张 ,平揖 沈 谢 。” 金
王若虚
《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
:“深静而明,夏凉而冬燠,高纔丈许而平揖前山。”
分類:
双方
方地
地位
相等
拱手
平等
《漢語大詞典》:
擎跽
拱手跪拜。
《南史·隐逸传上·顾欢》
:“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
:“公初入朝,民拥其马,至不得行。卫士见公,擎跽流涕者不可胜数。” 明
李贽
《寿刘晋川六十序》
:“今夫执爵餽食,擎跽上献;跪而陈果,趋而载羹。”参见“ 擎跽曲拳 ”。
分類:
拱手
跪拜
《漢語大詞典》:
擎跽曲拳
谓行拜跪之礼。
《
庄子·人间世
》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成玄英 疏:“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礼也。”一说,执笏跪拜并鞠躬。 陈鼓应 今注:“‘擎’,执笏;‘跽’,跪拜。‘曲拳’,鞠躬。” 宋
王安石
《杂著·礼论》
:“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分類:
执笏
跪拜
鞠躬
《漢語大詞典》:
高让(高讓)
拱手相让。旧时表示推让、辞让,往往高拱其手,故称。 晋
陆云
《盛德颂》
序:“陛下犹復允执高让,成功靡有。”
《
晋书·郑冲传
》
:“公屡以年高疾篤,致仕告退……高让弥篤,至意难违。”
《
南史·梁纪下论
》
:“ 敬帝 遭家不造,绍兹屯运,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於己,时无 伊 霍 之辅,焉得不为高让歟。”
分類:
拱手
手相
相让
时表
推让
辞让
往往
高拱
《漢語大詞典》:
对揖(對揖)
互相拱手致礼。
《
后汉书·百官志三
》
“侍郎三十六人”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
:“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
《
北堂书钞
》
卷六十引
《
汉官仪
》
:“尚书郎握兰含香,趍走丹墀奏事,黄门郎与对揖。”
分類:
拱手
致礼
《漢語大詞典》:
张拱(張拱)
张臂拱手以为礼。
《论语·乡党》
“翼如也” 宋 邢昺 疏:“张拱端好,如鸟之舒翼也。”
分類:
拱手
邢炳
《漢語大詞典》:
肃揖(肅揖)
恭敬地拱手行礼。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故事,将官謁帅,皆小袖衫拜庭下;至公,独袍笏肃揖,帅因请以宾礼见。”
《
宋史·仁宗纪三
》
:“幸国子监,謁 孔子 ,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三:“ 王阳明 先生云:‘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
分類:
恭敬
拱手
手行
行礼
《漢語大詞典》:
进揖(進揖)
上前拱手行礼。
《
宋史·司马朴传
》
:“时方七岁,进揖应对如成人,客皆惊叹。” 清
方履篯
《〈东流县志〉叙录》
:“引养引恬,进揖台耉。”
《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回:“ 仪 忍气进揖, 秦 起立,微举手答之。”
分類:
上前
拱手
手行
行礼
《漢語大詞典》:
低敛(低斂)
低头拱手。恭敬貌。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
诗:“世罔挂士如蛛丝,大不及取小缀之。宜乎倜儻不低敛,醉脚踏倒青云低。”
分類:
低头
拱手
恭敬
《漢語大詞典》:
行揖
拱手行礼。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允振》
:“公使僕前白:‘ 郭秀才 见。’遂行揖。”
分類:
拱手
手行
行礼
《漢語大詞典》:
天揖
一种拱手礼。
《周礼·秋官·司仪》
:“天揖同姓。” 郑玄 注:“天揖,推手小举之。”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古人之揖,如今人之拱手而推之,高则为天揖。”
分類:
拱手
江永
《漢語大詞典》:
共默
拱手而默无所言。共,通“ 拱 ”。 汉 王符
《
潜夫论·贤难
》
:“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汪继培 笺:“共,读为拱。
《
汉书·鲍宣传
》
云:‘以拱默尸禄为智。’
《
后汉书·左雄传
》
云:‘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
分類:
拱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