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表微拭镜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韦表微列传〉~5274~
韦表微字子明,隋郿城公元礼七世孙。羁丱能属文。母训谕稍厉,辄不敢食,以是未尝让责。韦皋镇西川,王纬、司空曙、独孤良弼、裴涚居幕府,皆厚相推挹。涚尝谓表微似卫玠,自以不能及也。擢进士第,数辟诸使府。久之,入授监察御史里行,不乐,曰「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将为松菊主人,不愧陶渊明」云。
典故 
哭路歧
  
泣路歧
   
泣歧
 
泣歧路
 
嗟歧路
  
临歧泣
 
临歧泪
 
临歧恨
 
临歧涕泪
 
世间歧路
 
杨公叹
 
杨子叹
 
泣路者
 
亡羊多歧
 
杨歧泣
 
杨朱拭泪
 
多泪杨朱
  
多歧羊
 
见路歧
     
亡羊路歧
 
姓杨足泪
 
杨朱哀歧
 
怨多歧

相关人物
杨朱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83~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东汉·高诱注:「道九达曰逵。闵其别也。」
《风俗通义校注》卷一〈皇霸〉~
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言也实为难哉!故易纪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是以来,载籍昭晰。然而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斯乃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
《列子集释》卷八〈说符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简释

亡羊路:喻指世事复杂。唐姚系《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杨朱泣: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例句

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姚系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东西不复问,翻笑泣岐人。 吴融 荆州寓居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 方干 客行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李商隐 西溪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李商隐 离席

晚年名利迹,宁免路岐哀。 李溟 无题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姓杨皆足泪,非是强沾衣。 杨凝 送别

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今日杨朱泪,无将洒铁衣。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温庭筠 博山

爱憎防杜挚,悲叹似杨朱。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胡尘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 许棠 秦中遇友人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 贾岛 寄孟协笔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唾面自乾
 
唾面休拭
 
娄公唾
 
唾面娄
 
唾面自拭
 
乾汝唾
 
面能乾唾
 
师德唾面


《尚书大传》卷三
骂女毋叹,唾女毋乾。
《大唐新语》卷七〈容恕〉~08~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乾,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隋唐嘉话》卷下
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反徐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忧。」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 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乾,何若笑而受之?」
《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唾面自乾〉~8~
唐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乾耳。」盖本尚书大传大战篇,太公曰:「骂汝毋叹,唾汝毋乾。毋叹毋乾,是谓艰难。」
典故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326~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祖父孺为上谷太守,徙茂陵。敞父福事孝武帝,官至光禄大夫。敞后随宣帝徙杜陵。敞本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察廉为甘泉仓长,稍迁太仆丞,杜延年甚奇之。会昌邑王徵即位,动作不由法度,敞上书谏曰:「孝昭皇帝蚤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國語辭典》:拂拭  拼音:fú shì
1.除去尘埃。《南史。卷二七。殷景仁传》:「及将收湛之日,景仁便拂拭衣冠。」
2.将取物用时,必先拂拭尘垢,故拂拭可代指恩遇被擢用。唐。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國語辭典》:拭目  拼音:shì mù
擦拭眼睛。比喻有所期待。《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陛下初从藩国,爰升帝位,天下拭目,谓见太平。」《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國語辭典》:拭泪(拭淚)  拼音:shì lèi
1.擦拭眼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哭罢,拭泪道:『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也作「抿泣」、「抆泪」。
2.报丧或讣书中的用语。对于亲属近亲用抆泪,远亲用拭泪。
《漢語大詞典》:抆血
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李善 注引广雅:“抆,拭也。”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士民尝胆抆血,共守孤城。”
《國語辭典》:抆拭  拼音:wèn shì
1.擦拭。唐。元结窊樽铭〉:「天地开凿,日月抆拭。」
2.掩盖。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六。记李履中二事》:「崇宁中,蔡京当国,欲洗邢恕诬谤宗庙之罪,既抆拭用之,又欲令立边功以进身,于是以为泾原经略使。」
分類:掩饰
《漢語大詞典》:磨拭
(1).琢磨。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2).擦拭。 唐 罗邺 《镜》诗:“昔岁相知别有情,几迴磨拭始将行。”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一遭纤微舋,鑑垢莫磨拭。”
分類:琢磨擦拭
《漢語大詞典》:拭玉
谓奉命出使。北史·伊娄谦传:“帝寻发兵。 齐 主知之,令其僕射 阳休之 责 谦 曰:‘贵朝盛夏徵兵,马首何向?’答曰:‘僕拭玉之始,未闻兴师。’”
分類:奉命出使
《漢語大詞典》:揩拭
擦抹,抹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漆:“若不揩拭者,地气蒸热,徧上生衣,厚润彻胶,便皱;动处起发,颯然破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説到这里……那眼泪便从眼睛里直滚下来,连忙拿手帕去揩拭。” 茅盾 《子夜》九:“她拿起 林佩珊 襟头作为装饰品的印花丝帕望自己额上揩拭一下。”
《漢語大詞典》:收拭
(1).犹改正。 唐 温庭筠 《上裴相公启》:“收拭瑕疵,申明枉结。”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既示磨礲,宜加收拭。”
(2).指收回更改。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三年:“以致弹墨未乾,而收拭之旨已下。”
《漢語大詞典》:拭眦(拭眥)
犹拭目。列子·汤问:“ 离朱 、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分類:拭目
《漢語大詞典》:湔拭
洗擦。引申指除去过错。新唐书·韦挺传:“初, 挺 为大夫时, 马周 为监察御史, 挺 不甚礼。及 周 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 周 言 挺 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
分類:除去过错
《漢語大詞典》:拭拂
揩拂。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使僧呼梯取之,拭拂视之,乃 鲁国 颜真卿 书。”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拭拂苍苔看残碣,三叹流涕沾滂沱。”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时时勤拭拂,不使惹尘埃。”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國語辭典》:亡羊补牢(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宋。陆游 秋兴诗五首之三:「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漢語大詞典》:亡羊路
指致人迷误的歧途。 唐 姚系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诗:“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四:“人间多少亡羊路,一一行来也未曾?” 清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徐行之微,固 尧 舜 之道也;经史之业,非亡羊之路也。”参见“ 亡羊 ”。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漢語大詞典》:多歧
亦作“ 多岐 ”。 谓多岔道。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泣拜以从公,公多歧援喻,止之不获,遂纳为侧室。”
分類:岔道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楊朱泣)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无 阮籍 之悲,诚有 杨朱 之泣。” 金 雷琯 《古意》诗:“对酒不能饮,拊剑自度曲……朝为 杨朱 泣,暮作 阮籍 哭。”
(2).指临歧感伤之泪。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泣。”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泪(楊朱淚)
泛指歧路感伤之泪。 唐 骆宾王 《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晨风軫 孙楚 之情,岐路下 杨朱 之泪。” 唐 沈佺期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诗:“饯途予悯默,赴敌子英威。今日 杨朱 泪,无将洒铁衣。” 唐 杜甫 《冬深》诗:“易下 杨朱 泪,难招 楚 客魂。风涛暮不稳,捨棹宿谁门?”参见“ 杨朱泣岐 ”。
分類:歧路感伤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漢語大詞典》:杨朱路(楊朱路)
泛指歧路、分别的路。 北周 庾信 《别张洗马枢》诗:“君登 苏武 桥,我见 杨朱 路。” 唐 唐彦谦 《离鸾》诗:“尘埃一别 杨朱 路,风月三年 宋玉 墙。” 元 汤式《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作“ 杨朱陌 ”。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门望子赋》:“ 杨朱 陌上,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 臺边,宛转而残霞漠漠。”参见“ 杨朱泣岐 ”。
《漢語大詞典》:杨朱泣岐(楊朱泣岐)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也作「岐路」。
2.比喻偏颇错误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語辭典》: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许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纵使多人搜寻,亦无法找回。典出《列子。说符》。比喻事理本同末异,繁杂多变,易使求道者误入迷途,以致一事无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國語辭典》:临歧(臨歧)  拼音:lín qí
相送至歧路而分别。唐。贾岛〈送陕府王建司马〉诗:「杜陵惆怅临歧饯,未寝月前多屐踪。」清。陈维崧〈沁园春。归去来兮〉词:「新词填罢苍凉,更暂缓临歧入醉乡。」
分類:临歧
《漢語大詞典》:临岐(臨岐)
亦作“ 临歧 ”。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笔作长歌,临歧为余貺。”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这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漢語大詞典》:路歧
见“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國語辭典》:唾面  拼音:tuò miàn
吐口水在人脸上,表示极度的鄙弃和侮辱。《新唐书。卷一○八。娄师德传》:「人有唾面絜之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