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5
词典
1
分类词汇
24
共25,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拨弦乐器
分类词汇
柳琴
热瓦甫
箜篌
胡琴
大阮
阮咸
铁拨
擘阮
筝阮
撚抹
锡锡
崩崩
洋琴
冬不拉
《国语辞典》:
拨弦乐器(拨弦乐器)
拼音:
bō xián yuè qì
用手指、指甲或拨片来弹拨演奏的弦乐器。如古筝、琵琶、竖琴、曼陀林及吉他等。
分类:
拨弦乐器
用手
手指
指甲
弹拨
演奏
弦乐器
《國語辭典》:
柳琴
拼音:
liǔ qín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琵琶而略小,通体长约六十五公分。早期为二弦、三弦,今有四轸,四弦,一般为二十四品位,亦有增加到廿八品位,按半音排列。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是柳琴戏、泗州戏和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亦用于常州丝弦。近年成为民族乐团的高音乐器,开始出现独奏曲和协奏曲。也称为「柳叶琴」、「土琵琶」、「小琵琶」、「金刚腿」。
分類:
拨弦乐器
发音
音清
清脆
脆爽
爽朗
《漢語大詞典》:
热瓦甫(熱瓦甫)
拨弦乐器。琴身为木制,共鸣箱呈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有三弦、五弦、六弦、七弦、八弦、九弦等不同形制。为 维吾尔 、 塔吉克 和 乌孜别克族 重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
《人民日报》
1970.9.29:“千万支热瓦甫一起弹奏,千万张达甫鼓一起敲响。”
分類:
拨弦乐器
木制
共鸣
半球
《國語辭典》:
箜篌
拼音:
kōng hóu
乐器名,弹拨乐器。也称为「空侯」、「坎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风俗通》、《通典》则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故名空侯。而其声坎坎,亦有叫坎侯。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等三种形制。现在新制的箜篌仿竖琴而制,有音箱,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分類:
箜篌
拨弦乐器
《國語辭典》:
胡琴
拼音:
hú qín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分類:
胡琴
乐器
戏曲
古代
弦乐器
来自
北方
一端
西北
蛇皮
拨弦乐器
《國語辭典》:
大阮
拼音:
dà ruǎn
1.三国魏阮籍的美称。参见「阮籍」条。
2.阮咸的别名。参见「阮咸」条。
分類:
拨弦乐器
诗人
阮籍
月琴
《漢語大詞典》:
大小阮
指 三国 魏 后期诗人 阮籍 与其兄子 阮咸 。二人同为“竹林七贤”中人。世称 阮籍 为 大阮 。 阮咸 为 小阮 。后用以称美叔侄。 宋
吕本中
《
紫微诗话
》
:“ 刘师川 , 莘老丞相 幼子,力学有文,尝赠舍弟诗云:‘ 大阮 平生余所爱, 小阮 相逢亦倾盖。’” 宋
杨万里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
之二:“从来大小 阮 ,一笑更谁知?”
分類:
后期
诗人
阮籍
与其
阮咸
《國語辭典》:
阮咸
拼音:
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2.乐器名,弹拨乐器。古称秦琵琶或月琴。圆形音箱,直柄,四弦,原为十二品位。晋人阮咸善于弹奏此种乐器,故称为「阮咸」。唐代武则天时发展为十三品位,今增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为独奏、合奏之用。
分類:
阮咸
乐器
名士
阮籍
从子
拨弦乐器
琵琶
齐名
大小
为
《漢語大詞典》:
铁拨(鐵撥)
弹拨弦乐器的工具。铁制而成,故名。 唐
段安节
《
乐府杂录·琵琶
》
:“ 开元 中有 贺怀智 ,其乐器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宋
苏轼
《杜介熙熙堂》
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鵾絃铁拨响如雷。” 元 张宪
《良宵》
诗:“铁拨顿敲壶口破,金刀频剪烛心齐。”
分類:
弹拨
拨弦乐器
工具
《漢語大詞典》:
擘阮
谓弹琴。阮,阮咸,拨弦乐器,形似月琴,竖抱怀中,用两手齐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
:“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
分類:
弹琴
阮咸
拨弦乐器
似月
月琴
怀中
《漢語大詞典》:
筝阮
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 陈洵
《
海绡说词·通论
》
:“昔 朱復古 善弹琴,言琴须带拙声,若太巧,即与筝阮何异。”
分類:
阮咸
拨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
撚抹
弹拨弦乐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顺手下拨。 宋
葛长庚
《琴乐序》
:“忽忽捻抹,其韵虚豁,如在池亭莲花灿发。”
分類:
弹拨
拨弦乐器
指法
揉弦
顺手
手下
《漢語大詞典》:
锡锡(錫錫)
象声词。形容金属碰撞或拨弦乐器演奏时的声响。
《
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
》
:“隙弃罗:此云锡杖,由振时作锡锡声,故
《十诵》
名声杖。”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分類:
象声词
金属
碰撞
拨弦乐器
演奏
声响
《漢語大詞典》:
崩崩
象声词。弹拨弦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明
袁于令
《双莺传》
:“毕崩崩拊瑟弹筝,廝琅琅吹箎击磬。” 茅盾
《官舱里》
:“古书上称赞七弦琴的话太多了,实在琴的声音不好听,崩崩!洞洞!象弹棉花。”
分類:
象声词
弹拨
拨弦乐器
发出
声响
《國語辭典》:
洋琴
拼音:
yáng qín
乐器名。参见「扬琴」条。
分類:
异域
弹拨
拨弦乐器
《國語辭典》:
扬琴(揚琴)
拼音:
yáng qín
乐器名,击弦乐器。明末由中东、波斯(伊朗)一带传入中国。以木为盒,如扇面状,上张铜丝或钢丝为弦,以琴竹敲击发声。亦称为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一般多为四桥半,四个八度,普遍使用于民族器乐合奏。
分類:
扬琴
弦乐器
蝴蝶
中东
流行
《漢語大詞典》:
冬不拉
哈萨克语dombra译音。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两种,颈细而长,颈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两根弦。
分類:
译音
拨弦乐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