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敷衍慢怠。唐。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2.敷衍慢怠。唐。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漢語大詞典》:延引
(1).拖延。《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若待国命,往返道途,延引日月。” 唐 乾封 元年《郑海石举钱契》:“到 左 须钱之日,索即须还。若 郑 延引不还 左 钱,任 左 牵掣 郑 家资杂物、口分田薗(园),用充钱子本直取。”亦指延缓。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就这样又把内在的危机一时延引下去了。”
(2).邀请。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防慎不至》:“﹝ 樊 ﹞谓 峴 曰:‘弟卷轴不鄙,恶札可以佐弟。’ 峴 欣然以十餘轴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试,每轴头为札三两纸而授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乌》:“因避风雨之故,深相延引。”
(2).邀请。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防慎不至》:“﹝ 樊 ﹞谓 峴 曰:‘弟卷轴不鄙,恶札可以佐弟。’ 峴 欣然以十餘轴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试,每轴头为札三两纸而授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乌》:“因避风雨之故,深相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