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拍打  拼音:pāi dǎ
在事物或人的身上轻拍或敲打。如:「牧童拿著竹鞭拍打著牛只,驱赶回家。」
《漢語大詞典》:击拂(擊拂)
(1).拍击;拍打。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周侍中 寳 与 高中令 駢 起家神策军将,而击拂之妙,天下知名。”宋史·郭从义传:“ 从义 善击毬,尝侍 太祖 於便殿,命击之。 从义 易衣跨驴,驰骤殿庭,周旋击拂,曲尽其妙。”
(2).布茶时的一种手法。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醆面,如疎星澹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参见“ 分茶 ”。
《國語辭典》:分茶  拼音:fēn chá
1.食品、菜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面食店》:「若曰分茶,则有四软羹、石髓羹、杂彩羹。」
2.食物店。犹如茶楼、酒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
3.一种泡茶的巧艺。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國語辭典》:扑击(撲擊)  拼音:pū jí
扑打攻击。如:「他奋身向前扑击,将手持利刃的歹徒制伏。」
《國語辭典》:扑打  拼音:pū dǎ
击打、拍打。如:「他在盛怒之下,冲向前去扑打对方。」「这是用来扑打蚊蝇的拍子。」也作「扑打」。
《國語辭典》:扑打(撲打)  拼音:pū dǎ
拍打。《南史。卷三。宋后废帝本纪》:「渐长,喜怒乖节,左右失旨者,手加扑打,徒跣蹲踞。」
《國語辭典》:击打(擊打)  拼音:jí dǎ
敲打。《北史。卷四三。列传。张彝》:「相率至尚书省诟骂,求其长子尚书郎始均不获,以瓦石击打公门。」
《漢語大詞典》:拊拍
拍打。释名·释乐器:“搏拊以韦盛穅,形如鼓,以手拊拍之也。”
分類:拍打
《國語辭典》:了了  拼音:liǎo liǎo
1.聪明慧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明白、清楚。如:「不甚了了」。唐。李白 秋浦歌:「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3.清理。如:「了了亏空。」
4.语尾助词。有非常之意。如:「白了了」。
《國語辭典》:打麦(打麥)  拼音:dǎ mài
1.小麦收割晒乾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
2.一种游戏。指小孩用手掌相拍打,作打麦声,嘴里唱著儿歌。《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
《國語辭典》:拍张(拍張)  拼音:pāi zhāng
表演者张臂从空中接飞刀的杂技表演。《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年二十馀,善拍张。补刀戟左右。景和使敬则跳刀,高与白虎幢等,如此五六,接无不中。」
《國語辭典》:拊翼  拼音:fǔ yì
拍击翅膀。比喻即将奋起。《汉书。卷一○○。叙传下》:「携手遁秦,拊翼俱起。」《文选。班固。典引》:「拊翼而未举,则威灵纷纭。」
《国语辞典》:拓碑  拼音:tà bēi
拓印碑刻、金石文物时,用木槌均匀轻轻拍打拓纸,使显出字形的过程称为「拓碑」。也作「打碑」。
《國語辭典》:拨拉(撥拉)  拼音:bō lā
1.拨弄。《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罗氏站住,动也不动,素姐伸手,罗氏使手拨拉。」
2.推拨进入。《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一日两顿饭,没端碗,先打著问心替嫂子念一千声佛,这碗饭才敢往口里拨拉。」
《漢語大詞典》:打虫
用药物驱除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
拍打飞虫
《国语辞典》:扑儿(扑儿)  拼音:pū ér
轻轻拍打用的器具。如:「粉扑儿」、「面扑儿」。
《漢語大詞典》:扑楞(撲楞)
亦作“ 扑棱 ”。
(1).禽鸟张翅拍打貌。《诗刊》1977年第2期:“惊得鸟雀扑楞飞,震得桃花簌簌掉。”《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大白鹅一看主人追得急,便向陡峭的沟坡上窜,扑棱着翅膀往上爬。”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 郝 家的鸭子、大鹅……嘎儿嘎儿地叫着,扑棱着翅膀。”
(2).引申指像翅膀般张开。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六》:“特别是他跟前的一块高粱,穗子扑楞开像一篷小伞。”
(3).犹折腾,挣扎。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 老梁 呀,照你过去那么个扑棱法,别说是再扑棱二十年,你就算扑棱到老死,也是白扑棱呀!”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小白马蹬着四只蹄子,扑楞一下,就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