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担当(擔當)  拼音:dān dāng
担负、承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至于居间说事,买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担当,事无不成。」《红楼梦》第六二回:「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
《国语辞典》:担当不过(担当不过)  拼音:dān dāng bù guò
担负不过来,即无法承担。《朱子全书。卷二○。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动心否?非谓以卿相富贵动其心,谓霸王事大,恐孟子担当不过,有所疑惧而动其心也。」
《国语辞典》:担当不起(担当不起)  拼音:dān dāng bù qǐ
1.不敢承担责任。《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况且这悖逆罪名,尤其担当不起。」
2.不敢接受。如:「你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实在担当不起。」
《国语辞典》:没担当(没担当)  拼音:méi dān dāng
不敢面对现实。《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推官原是没担当懦怯之辈,见汪知县揭帖并金氏冤单,果然恐怕是非,不敢开招,照旧申报上司。」
《國語辭典》:禁当(禁當)  拼音:jīn dāng
担当、承受。唐。杜甫 春水生二绝之二:「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红楼梦》第六二回:「后来听见又说让我,我那里禁当的起,所以特赶来磕头。」
分類:承受担当
《國語辭典》:耽待  拼音:dān dài
1.帮助、照顾。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我只见麻绳背绑教他难挣䦟,著谁来把孩儿耽待。」也作「耽带」。
2.等候、稍待。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兄弟你今朝且耽待,我忙回住宅,自有个计划。」也作「耽带」。
3.体谅、宽容。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红楼梦》第八四回:「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也作「耽带」、「担待」。
《漢語大詞典》:肩承
担当。 明 胡震亨 《唐诗谈丛》卷一:“公又实以作人迪后担子,一身肩承。”
分類:担当
《漢語大詞典》:荷载(荷載)
承担;担当。 宋 陈亮 《辛稼轩画像赞》:“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漢語大詞典》:当担(當擔)
担当。《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我与这客人,非亲非故……虽承他一力当担,又未知是真是假。倘有别样歹念,怎生是好?”
分類:担当
《國語辭典》:承担(承擔)  拼音:chéng dān
承受担负。如:「承担风险」、「承担重任」。也作「承当」。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國語辭典》:称职(稱職)  拼音:chèng zhí
才能足够胜任所担负的职务。《汉书。卷一○。成帝纪。赞曰》:「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
《漢語大詞典》: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國語辭典》:重任  拼音:zhòng rèn
1.重大的责任。《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重要的任务。如:「这是一项重任,你好好表现吧!」
《國語辭典》:大器  拼音:dà qì
1.天道。《易经。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乘,时承六龙以御天」句下三国魏。王弼。注:「乘变化而御大器。」唐。孔颖达。正义:「大器,谓天也。」
2.宝物。比喻重要的事物。《左传。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
3.比喻国家、帝位。《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自陛下嗣守元符,体临大器,圣神独断,谋谏莫从。」
4.大才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
5.有才能、有出息的人。《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誇扬吴衙内青年美貌,学问广博,许多好处,将来必是个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