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抽打  拼音:chōu dǎ
鞭打。如:「他被鞭子抽打得浑身是伤。」
《國語辭典》:抽打  拼音:chōu da
轻轻拍打衣物除去附著的灰尘。如:「把我的衣服抽打抽打。」
《漢語大詞典》:抽掣
(1).抽取。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舶船至,即日抽掣,亲自评量,随麄细立尽,老侩束手。”《清会典事例·户部·截拨兵米》:“又奏准:截拨 天津 水师营并 易州 漕米,停止晒颺,照北仓之例,抽掣办理。如有勒索等弊,即行题参。”
(2).抽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闻喜》:“正高弔起猛桃条细抽掣,被官里人抢去游街歇。”
分類:抽打抽取
《漢語大詞典》:捶笞
杖击;抽打。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 注:“捶、笞,皆杖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 ﹞操鞭捶笞 平王 之墓。”
分類:杖击抽打
《國語辭典》:鞭扑  拼音:biān pū
鞭,官刑。扑,教刑。鞭扑指用鞭子责打的刑罚。《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也作「鞭扑」。
《漢語大詞典》:笞箠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 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漢語大詞典》:鞭抶
用鞭抽打。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乃劝州人,大课芟銍。人人自利,若受鞭抶。” 宋 梅尧臣 《书窜》诗:“遂倾 西蜀 巧,日夜急鞭抶。”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
分類:抽打
《漢語大詞典》:条痕
皮肤上的条状痕,尤其是被鞭抽打的
矿物在无釉的白磁板上划过时留下的痕迹。其颜色可用来鉴定矿物
《国语辞典》:笞背  拼音:chī bèi
古代以竹板或荆条抽打背部的刑罚。
《国语辞典》:鞭刑  拼音:biān xíng
古代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罚。《书经。舜典》:「鞭作官刑。」唐。孔颖达。正义:「此有鞭刑,则用鞭久矣。」
《国语辞典》:鞭鞑(鞭鞑)  拼音:biān dá
用鞭子抽打。如:「顽皮的小弟常遭父亲鞭鞑。」也作「鞭打」。
分类:鞭子抽打
《国语辞典》:笞楚  拼音:chī chǔ
用木杖、竹板等抽打。《红楼梦》第二回:「他尊人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國語辭典》:笞箠  拼音:chī chuí
用竹条鞭打。《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儿子忤触特进,已行笞箠矣。」也作「笞掠」。
《国语辞典》:笞打  拼音:chī dǎ
以鞭、杖、竹板等抽打。如:「在尊重人权的现代,早就禁止使用笞打来对付犯人了。」
《漢語大詞典》:抽藤条(抽藤條)
用藤条抽打。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单在刑罚一方面,我才晓得现在的 中国 有:一,抽藤条,二,老虎凳,都还是轻的。”
分類:藤条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