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披散  拼音:pī san
散垂著下来。《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只见那树上吊的是个女人,披散了头发,身上穿了一件红衫子。」
《漢語大詞典》:分披
(1).披散;分散。西京杂记卷六:“花叶分披,条枝摧折。” 宋 王安石 《太白岩》诗:“ 太白 巃嵸东南驰,众岭环合青分披。”
(2).国画的一种技法。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此独峰峦浑厚,势状雄强。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无一不备神至之笔。”
《國語辭典》:散发(散發)  拼音:sàn fā
散布、发出。如:「散发传单」、「兰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國語辭典》:散发(散髮)  拼音:sàn fǎ
1.披发。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閒敞。」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比喻解冠隐居。《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南史。卷四七。虞玩之传》:「虞公散发海隅,同古人之美,而东都之送,殊不蔼蔼。」
《國語辭典》:被发(被髮)  拼音:pī fǎ
本指披散著头发。语出《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因披发为夷狄习俗,故亦比喻被夷狄所同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作「披发」。
《漢語大詞典》:被发文身(被髮文身)
古代 吴 越 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禹 入 裸国 ,被髮文身; 墨子 入 楚 ,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 九疑 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 高诱 注:“被,翦也。”
《國語辭典》:披发(披髮)  拼音:pī fǎ
1.头发散乱。《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也作「被发」。
2.引申仪容不整,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也作「被发」。
《高级汉语词典》: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头发披散着,衣襟开在左边。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
《國語辭典》:披发左衽(披髮左衽)  拼音:pī fǎ zuǒ rèn
披头散发、衣服向左边开衽。形容没有文化的人。也作「被发左衽」。
《漢語大詞典》:缡褷
(1).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褵,通“ 离 ”。 清 曹寅 《鸦鸣歌》:“雨鸣飢鸣鸦有时,累汝褵褷乳哺儿。”
(2).离披散乱貌。
《漢語大詞典》:披毛
方言。披散的头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九:“﹝ 曾师母 ﹞不很好看,却是喜欢打扮,长长的披毛,梳得拱拱的,外面全没有那样梳法。”
《國語辭典》:披头(披頭)  拼音:pī tóu
头发零乱披散。如:「请别介意我披头散发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放发(放髮)
披散头发。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见其门不闭,登其堂不关,入其室不守,放髮僵卧无所惧。”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若不获请, 备 当放髮归於山林。”
《漢語大詞典》:拖发(拖髮)
披散着头发。谓任其自然,不加束饰。《淮南子·齐俗训》:“ 胡貉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 高诱 注:“拖,纵也。”
《漢語大詞典》:析洒
披散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有 宿松 民孀 田氏 ,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妇刎於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髮析洒,口吐实情。”
分類:披散
《漢語大詞典》:被发左衽(被髮左袵)
见“ 被髮左衽 ”。
《國語辭典》:被发佯狂(被髮佯狂)  拼音:pī fǎ yáng kuáng
披散著头发,假装成疯狂的样子。《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韩诗外传》卷七:「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佯狂。」也作「被发阳狂」。
《漢語大詞典》:被发跣足(被髮跣足)
披散头发,赤着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 王侃 ﹞瞥见一画衣女子,被髮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明 王思任 《游焦山记》:“问童子,得樱笋银鱭,又得文雉,被跣而出,歌於 诸山 第一峯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女仓皇被跣,御风而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