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报趣
【佛学次第统编】
总论三界众生,由善恶禅定为因,斯招欲色无色为果。
成报为果
【佛学次第统编】
因心造业,有业则必成事,有事必有其相。兹将心造业感所成世界之事实,其相若何,下分述之:
人死舍报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人既有死,死相如何?兹述人死舍报之相。人死时身心昏昧,如睡无梦,极闷绝时。明了意识,必不现起。六种转识,行相所缘,必不能知。是散有心,名生死心。此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验其舍煖,最后在于何部,可知升沈何趣颂云:
顶圣眼生天,  人心饿鬼腹,  旁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
四种报
【佛学次第统编】
或分为四种业报。
一、现报 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果报也。
二、生报 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三、后报 后报者,谓今生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无报 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受不善不恶之果报也。
四人果报
【佛学次第统编】
由先后言之,又分为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三、先苦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贫贱之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四、先乐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后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三、先苦后苦〕,谓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四、先乐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复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四报定不定
【佛学次第统编】
由报之定不定,分为四种。
一、时定报不定 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
二、报定时不定 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三、时报俱定 谓由业报定故,时节亦定,是名时报俱定。
四、时报俱不定 谓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也。盖因众生之业,有轻有重,故受报之时,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不定,是名时报俱不定。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四报定不定者,又于前无报中开出四种也。
〔一、时定报不定〕,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三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二、报定时不定〕,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三、时报俱定〕,谓由业报定故,时节亦定,是名时报俱定。
〔四、时报俱不定〕,谓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也。盖因众生之业,有轻有重,故受报之时,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不定,是名时报俱不定。
三果报
【佛学次第统编】
就报上观之,又有三种果报。三果报者,谓异熟、等流、增上三者。
第一、异熟果 善恶之业,异世而熟,其所受果,云异熟果。
第二、等流果 由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无记因生无记果也。例如由前念之不善心,起后念之不善心,又生不善业,果性似因性而流出,是曰等流果。
循等流之果略解十恶十善之因果。
一、十恶因果
第一、杀生之因果 地持论曰:「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一、何故杀生受地狱苦? 答:杀生使众生苦故,故身坏命终,地狱之众苦皆来。
二、何故复受畜生报? 答:杀生无慈恻心,乖于正理故,故地狱罪毕,受畜生身。
三、何故复受饿鬼报? 答:以杀生者必缘于悭心及贪著故,故复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得短寿报? 答:以杀生残害物命之故,故得短命报。
五、何故兼得多病报? 答:以杀生违逆顺适,众患竞集故,故得多病报。  当知杀生是大苦恼。
第二、偷盗之因果 劫盗之罪,亦使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一、何故劫盗堕于地狱? 答:以劫盗剥夺人财,偷窃人财,苦于众生故,即身死入寒冰地狱,备受诸苦。
二、何故复受畜生报? 答:以其不行人道故,故受畜生报,身常负重,以肉供人,偿其宿债。
三、何故复堕饿鬼? 答:以行劫盗,必缘悭故,故畜生罪毕,复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贫穷? 答:以劫夺者,使人之物空乏故,故受贫穷。
五、何故复共财不得自在? 答:缘劫盗偷夺,出于共为故,故不得自在。
第三、邪淫之因果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子不贞洁,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一、何故邪淫堕于地狱? 答:以邪淫干犯非分,侵占苦人故,命终受地狱之苦。
二、何故复受畜生报? 答:以邪淫不顺人理故,故地狱出,受畜生身。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以淫佚皆因悭爱故,故由悭爱罪,复为饿鬼。
四、何故复生人中妻不贞洁? 答:以犯他人妻故,所得之妇,常不贞正。
五、何故复不得随意眷属? 答:以邪淫夺人爱宠故,其眷属不得随意,故复为人所夺。
当知淫佚是大苦恼。
第四、妄语之因果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一、何故妄语堕于地狱? 答:以妄语不实,使人虚尔生苦,以是身死,受地狱苦。
二、何故复为畜生? 答:以妄语欺妄,乖于诚信,故出地狱,复受畜生身。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以妄语皆缘于贪欺,悭欺罪故,复为饿鬼。
四、何故妄语生于人中多被诽谤? 答:以妄语不诚实故。
五、何故妄语为人所诳? 答:以其欺诳人之故。
当知妄语是大苦恼。
第五、绮语之因果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苦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信,二者语不明瞭。
一、何故绮语即堕地狱? 答:所语非义,事能损人,是故命终,受地狱苦。
二、何故复为畜生? 答:以语无义,乖背正理,故出地狱,复受畜生身。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以语无义故,被悭惑障,因悭惑故,复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言无人信? 答:以语无义,不可承受故。
五、何故复语不明瞭? 答:以语无义,皆缘暗昧,暗昧报故,故不明瞭。
当知绮语是大苦恼。
第六、恶口之因果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一、何故恶口能堕地狱? 答:以恶口皆欲害人,使人闻之生苦故,故命终受地狱之苦。
二、何故复为畜生? 答:以恶口骂人故,故为畜生。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缘悭吝故,干触则骂,以是畜生苦毕,复为饿鬼。
四、何故生于人中常闻恶声? 答:以其发言粗鄙故,所闻常为恶声也。
五、何故生于人中言多诤讼? 答:以恶口违逆众德故,所言常致诤讼也。
当知恶口是大苦恼。
第七、两舌之因果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
一、何故两舌堕于地狱? 答:以两舌离人亲爱,使人受爱离苦故,故命终受地狱苦。
二、何故两舌复为畜生? 答:缘两舌斗乱,事同野干,故复受于畜生身。
三、何故两舌复为饿鬼? 答:以两舌亦缘悭嫉,悭嫉罪故,复为饿鬼。
四、何故生于人中眷属乖离? 答:缘两舌使人良俦,皆生恶故。
五、何故复亲族弊恶? 答:以两舌离人亲好,使人不和合故。
当知两舌是大苦恼。
第八、贪欲之因果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一、 何故贪欲堕于地狱? 答:缘其贪欲,作动身口,使人受苦,以是身死,受地狱苦。
二、何故复堕畜生? 答:缘贪欲行动,乖背正理,故出地狱,还受畜生。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缘此贪欲,必成贪惜,役于贪惜之罪,故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心不知足? 答:以缘于贪欲故,所欲弥多。
五、何故复致多欲无厌? 答:以缘于贪欲故,贪求无厌。
当知贪欲是大苦恼。
第九、瞋恚之因果 恚瞋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常被于他之所恼害。
一、何故瞋恚堕于地狱? 答:缘瞋恼恚害,能使人苦故,受地狱之苦。
二、何故复为畜生? 答:缘此瞋恼,不能仁恕。故出地狱,复作畜生。
三、何故复为饿鬼? 答:缘此瞋恼,由悭心起。悭心之罪,故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常为他人求其长短? 答:缘此瞋恼,不能含容。故后生人中,为人求其长短。
五、何故常被于他之所恼害? 答:以瞋恼恼害于人,故亦为人恼害。
当知瞋恚,是大苦恼。
第十、邪见之因果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一、何故邪见堕于地狱? 答:以邪见唯向邪道及神属。谤佛法僧,不崇三宝,既不崇信,则能断人正路,致令遭苦,命终即入阿鼻地狱。
二、何故复为畜生? 答:缘邪见不识正理,故出地狱,受畜生报。
三、何故邪见复为饿鬼? 答:邪见令悭心坚著,复令乖僻,使坚著不舍,故为饿鬼。
四、何故后生人中复生邪见之家? 答:缘此邪见,缠僻习心,以是为人,复生邪见之家。
五、何故其心谄曲? 答:缘此邪见,不入中正,所以为人,心常谄曲。
当知邪见是大苦恼,如是十恶,悉是大苦。
二、十善因果
第一、不杀生之因果 十善业道经曰:「佛曰:『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者、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六者、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二者、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七者、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三者、永断一切,瞋恚习气。   八者、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四者、身常无病。        九者、无恶道怖。
五者、寿命长远。        十者、命终生天。
第二、不偷盗之因果 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
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者、多人爱念。
三者、人不欺负。
四者、十方赞美。
五者、不忧损害。
六者、善名流布。
七者、处众无畏。
八者、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者、常怀施意。
十者、命终生天。
第三、不邪淫之因果 若离邪淫,即得四种智所赞法:
一者、诸根调顺。    三者、为世称叹。
二者、永离喧掉。    四者、妻莫能侵。
第四、不妄语之因果 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
一者、口常清净,如优钵华香。  五者、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二者、为诸世间之所信服。    六者、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三者、发言成證,人天敬爱。   七者、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四者、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八者、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第五、不绮语之因果 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
一者、定为智人所爱。
二者、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者、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第六、不恶口之因果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一者、言不乖度。    五者、言可承领。
二者、言皆利益。    六者、言则信用。
三者、言必契理。    七者、言无可讥。
四者、言词美妙。    八者、言尽爱乐。
第七、不两舌之因果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
一者、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四者、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二者、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五者、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三者、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第八、不贪欲之因果 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
一者、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者、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者、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者、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者、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第九、不瞋恚之因果 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一者、无损害心。    五者、得圣者慈心。
二者、无瞋恚心。    六者、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三者、无诤讼心。    七者、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四者、柔和质直心。   八者、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第十、不邪见之因果 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者、得真善意乐,及真善等侣。
二者、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者、唯归依佛,非馀天等。
四者、直心正见,永离一切之吉凶疑网。
五者、常生人天,更不在于恶道。
六者、无量福慧,转更增胜。
七者、永离邪道,行于正道。
八者、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者、住无碍见。
十者、不堕诸难。
第三、增上果 总称势力之强者曰增上,令果报益加增上者,曰增上果。天地世界,皆为一切有情之业力所感。异熟果、等流果、为一切有情直接所感受身心之内界,而有情生息所居之器世界,亦能显其果报于外,所谓依正二报也。各界有情,依报各异,即是增上不同。就论人界相应之依报,当十善之世,则现十善相应之果报;十恶之世,则现十恶相应之果报。其十善十恶之因果,显于人之外相。例如有福力者,庭园家宅,皆是壮丽,此即名为增上之果。按诸经论旨趣,略言其义。
一、略说十恶十善之增上果。
一、杀生业之增上果 能令田林生殖,皆失其力,谷果欠收,贵物不现。反之不杀者,一切资产,得好结果。
二、偷盗业之增上果 能使草树谷果生恶害虫,霜雹为害,饥馑现灾。同类之众,或在一家,或在一郡。或在一国,无不被害。反之不偷盗者,一家一村,一郡一国,俱由其福力,感招利润。
三、邪淫业之增上果 能使国土招暴风雨之害,尘埃秽恶之毒。反之不邪淫者,不致感招天变。
四、妄语业之增上果 因其以卑劣之意,欺于他人故。此业种增上,能使外物感招污秽不净,所有目的,恒致失望。言语失其信用,命令违背不行。反之不妄语者,万事能通,无诸绝望。
五、绮语业之增上果 由此杂秽语业增上力,能致官失其位,商失其利,一切草木丛林,满生荆棘毒草。反之不绮语者,官商恒荣,山河宜适。
六、恶口业之增上果 能致居住世界,瓦石沙砾,尘芥荆棘之恶物,充满触近,诸不自由。反之若不恶口者,诸得自由。
七、两舌业之增上果 由此离间语之增上力,能致大地高下不平,山陵丘墟突兀,道路崄岨,谷果不茂。反之不两舌者,处处平坦。
八、贪欲业之增上果 能使五谷欠减,财富短亏。
九、瞋恚业之增上果 能使战争剧烈,兵甲不息,荆棘遍地,果木苦涩。
十、邪见业之增上果 由断常二见,不信善恶报应,因果道理。由此邪见及邪教,令人间失其善心。此增上力,能致器世界,上妙色香美味皆失,五谷欠收。
二、小三灾为增上果 总此末法之世,饥、刀、疾之三灾,即为众生心中贪、瞋、痴之三毒。
一、饥馑 即为贪欲之增上果。
二、刀兵 即为瞋恚之增上果。
三、疾疫 即为愚痴之增上果。
三、大三灾为增上果 即在水、火、风之大三灾。亦不外贪、瞋、痴三毒之增上。
一、水灾缘贪。   二、火灾缘瞋。   三、风灾缘痴。
四、五浊为增上果 复次五浊恶世,亦复增上果之所致。
一、众生浊 人弊恶多,不识义理。
二、见浊 六十二疑,邪见强盛,不受正教。
三、烦恼浊 人爱欲多,尘劳隆兴,不知去就。
四、命浊 人寿愈趋愈短,且夭折不齐。
五、劫浊 三灾皆起,无不为害。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佛学次第统编】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转业报依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报分
【佛学次第统编】
人能持行五戒十善,即能报得欲天之地位,及不坠人之地位,人境不须述,兹但述欲天。
「六欲天」三藏法数云欲界六天:
一、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楞严经云:「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二、忉利天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昔三十三人,同修胜业故,同生此天。
经云:「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昧。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三、须夜摩天 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
经云:「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燄摩天。」
四、兜率陀天 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
经云:「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五、化乐天 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
经云:「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六、他化自在天 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
经云:「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界。
【佛学次第统编】
人能修世间禅定,必得色无色二天之报境。
一、色界天
(一)初禅三天
一、梵众天 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
楞严经云:「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二、梵辅天 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
经云:「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三、大梵天 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
经云:「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二)二禅三天
一、少光天 谓此天光明少故。
经云:「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二、无量光天 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
经云:「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三、光音天 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
经云:「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三)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 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
经云:「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 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
经云:「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三、遍净天 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
经云:「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纯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四)四禅四天 (四禅有九天,中五不还天非凡夫居,不列。)
一、无云天 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
二、福生天 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
经云:「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又云:「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三、广果天 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
四、无想天 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
经云:「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證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是等诸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二、无色界天
一、空处天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能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
经云:「从是有顶色边际中,(中略)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二、识处天 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
经云:「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三、无所有处天 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
经云:「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经云:「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报境与證位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凡夫,受种种报境,一切圣人,得种种證位。
六道报境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 欲、色、无色。
三有 即三界。
六道 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
六凡 即六道。
九地 杂居、乃至非想。
九有 即九地。
二十五有 略。
地狱 八寒、八热、十六游增等。
八寒地狱 疱、乃至白莲花等八。
八热地狱 等活、乃至阿鼻等八。
十六游增小狱 黑沙、乃至寒冰等十六。
饿鬼 无财、少财、多财。
无财鬼 炬口、针咽、臭口。
少财鬼 针毛、臭毛、大瘿。
多财鬼 得弃、得失、势力。
势力鬼 夜叉罗刹毗舍阇。
修罗 畜、鬼、人、天。
四洲 北俱卢、西牛贺、东胜神、南胆部。
四轮王 金、银、铜、铁。
十仙 地行、乃至绝行。
二十八天 六欲天、十八色天、四无色天。
六欲天 四王、乃至他化。
四王天 持国、增长、广目、多闻。
忉利天 善法堂,东南西北各八。
十八色天 初、二、三、四、禅。
初禅三天 梵众、梵辅、大梵。
二禅三天 少光、无量光、光音。
三禅三天 少净、无量净、遍净。
四禅九天 无云、乃至色究竟九天。
无色四天 空、识、无所、非想。
报相与果理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受报,圣人證果。报有生灭之相,果具真常之理。
正报与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有受报之正报,佛具果證之佛身。
依报与佛土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受托于依报,诸佛自具其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