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依正二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报与依报也。皆为应于前业之果报,故谓之二果,亦曰二报。
【佛学次第统编】
无论苦乐,所报之境则有二者,谓依报正报:
一、正报 谓所报之身,如人所受得之人身是。
二、依报 谓所受报之处,如人所依之山河大地是。
依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身者,正实之果报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谓之依报。如世界国土,家屋,衣食等是。璎珞本业经上曰:「凡夫众生,住五阴中,为正报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报之土。」(参见:依正)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依果。(参见:依果)
【佛学次第统编】
十方 四方、四维、上下。
三世 过、现、未。
一世界 一初禅。
三千大千世界 小千、中千、大千。
小千世界 千世界、一二禅。
中千世界 千小千、一三禅。
大千世界 千中千、一四禅。
劫 小、中、大。
小劫 增劫、灭劫。
中劫 二十小劫。
大劫 四中劫,成、住、坏、空。
【三藏法数】
依报亦名依果,即世界国土也。谓诸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
依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由过去之业,而受之我心身,谓之正报,为其心身依止之一切世间事物,谓之依报。三藏法数二十七曰:「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行愿品疏钞二曰:「依者凡圣所依之国土,若净若秽。正者凡圣能依之身,谓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诸神,菩萨及佛。」
【佛学常见辞汇】
依报与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
依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依报。凡有情之果报有二种。总谓有情之心身曰正报正果。谓身外之物(即山川居家衣服饮食等)曰依报依果。以是乃正报正果之依处也。赞弥陀偈曰:「无漏依果难思议。」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依报,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是。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回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刹云。」
法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三身中法身报身之二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与报身。(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法报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是也。(参见:三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法报应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报身应化身,即佛之三身。第三身一名应身,一名化身,又云应化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化身。(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法报不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毗卢舍那为法身,卢舍那为报身,释迦为化身(慈恩传亦同)。然华严宗之意,则谓毗卢舍那与卢舍那不过为梵语之具略,是同一法身之称,因而彼宗之学者有立华严经为法身佛之说法者。今破之谓毗卢舍那即卢舍那,则无法报之别,不能办三身之区别,因之华严经为他受用报身之说法,决非法身也。(参见:毗卢舍那)
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阿弥陀报化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地帙十二),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同上)。但化土有净秽之二,阿弥陀之化土亦然。已上诸经所说者,诸净秽之化土也。故五浊世界亦名安乐世界。更有秽恶之化土,如释迦之于娑婆。智度论三十六曰:「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国土如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如释迦文佛国。」无量寿经所说之身土,真报身报土也,身者光寿皆无量,土者广大无边际,众者纯大菩萨,净土门之愿生者,限于此佛土。但此有圣道净土二宗之诤,圣道诸师如天台慈恩皆曰:弥陀净土有化土报土之二相。既有无量之菩萨众,则对于此众者报身报土也,故观经说佛身曰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是菩萨之所见也。又许凡夫声闻之往生,说彼土有无量之人天声闻众,是生于化土而见化身也。非有化土则彼等未断惑之凡夫,不得生于报土。经论之所判分明也。而此二土非别处,一于世界上,地前之凡夫见化土,地上之菩萨见报土,故佛地论言释迦如来说佛地经时,地前之大众,变化身居秽土而见说法,登地之菩萨,受用身居佛之净土而见说法。如此同一处,凡圣皆同居之,故天台谓之凡圣同居土。自人天声闻之方言之,则是必化土,于此化土闻法勤修,登于地位,得于当处感报身报土也。其化土之相说之分明者,前鼓音声经等及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之经说是也。是为凡夫二乘之机感。若通教之菩萨,感见带劣胜应身方便有馀土,别教之菩萨,感见胜应身实报土,圆教之菩萨,感见法身常寂光土,是天台观经疏及净名经疏所具说也。但以化土为安乐净土,无五浊多难,则为增进佛道故愿往生彼土也。然昙鸾道绰等净宗诸师,言阿弥陀经说「众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无量寿经于四十八愿中立所生人之光寿二无量愿,且有人天等之名者,以经说佛自会通,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神通皆为一类,形状无异,但因顺馀方,故有此等之名,彼土之众。实为纯大菩萨,是真报土也。然圣宗以此等文为摄大乘论所说四意趣中之别时意趣,而不许凡夫直成阿毗跋致之菩萨也。而净宗则言圣净二门固异其途,弥陀别意之弘愿,不能以常规律之。
知恩报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知师父之恩德而报谢之也。往生论注上曰:「知恩报德,理宜先启。」
知恩报德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喜身蒙恩德,以报谢之念为事之利益也。
舍利报恩讲
【佛学大辞典】
(行事)即舍利会。
食施获五福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又名施色力经。增一阿含经善聚品之别出也。
后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于此世造善恶之业于二生以后得其果报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这一世所造的善恶业要到二生以后才受报。
【三藏法数】
谓或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于此生中受善恶报,或在未来无量生中,受善恶报,是名后报。
【三藏法数】
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