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7
词典
6
分类词汇
52
佛典
9
共67,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恶报
罪孽
咎征
阴报
来业
罪报
孽债
共业
现报
天开眼
占租
五逆罪
远在儿孙近在身
遭报
现死现报
《國語辭典》:
恶报(惡報)
拼音:
è bào
佛教指由于过去的恶业所导致的苦果。《三国演义》第一回:「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分類:
恶报
佛教语
恶事
报应
《國語辭典》:
罪孽
拼音:
zuì niè
罪恶、过失。《红楼梦》第四回:「他自己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老残游记》第九回:「甚则说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也称为「罪过儿」。
分類:
罪孽
佛教语
苦难
应当
报应
罪恶
《國語辭典》:
咎徵
拼音:
jiù zhēng
天灾的徵验。《书经。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唐。
李邕
〈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
〉:「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分類:
过失
报应
灾祸
应验
《漢語大詞典》:
阴报(陰報)
(1).暗中报复。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 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 弘 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於 胶西 ,皆 弘 之力也。”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那阴报事也儘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分類:
暗中
迷信
报复
阴间
报应
《漢語大詞典》:
来业(來業)
佛教指来世的报应。
《弘明集·明佛论》
:“是以自古精麤之中,洁己怀远,祇行於今,以拟来业,而迈至德者,不可胜数,是佛法之效矣。”
分類:
佛教
来世
报应
《漢語大詞典》:
罪报(罪報)
罪恶的报应。
《无量寿经》
卷下:“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捨离。”
《
法苑珠林
》
卷九十:“是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杀者具受罪报。”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七·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亦有问答未竟,佛遽唱言持此经功德、谤此经罪报者。”
分類:
罪恶
报应
《漢語大詞典》:
孽债(孽債)
造孽的罪责。旧谓要遭报应,必须偿还。 沙汀
《淘金记》
四:“ 季熨斗 接着吹了一通他的奇遇的经过,以及 张鼓眼 的孽债。”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八章:“咱不要!咱不要人家的地!咱拉下阳世上的孽债,咱到阴间还不清嘛。”
分類:
造孽
罪责
报应
必须
偿还
《国语辞典》:
共业(共业)
拼音:
gòng yè
1.数人共有的产业。如:「这家公司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业。」
2.佛教用语。指会造成群体每个分子共同报应的业力。《
阿毗达磨俱舍论
》卷六:「其增上果亦业所生,何得共受?共业生故。」
分类:
佛教
佛教用语
共有
产业
指会
造成
成群
群体
共同
报应
业力
《漢語大詞典》:
现报(現報)
佛教谓现世所作善恶之业,现世即得报应。 晋
慧远
《三报论》
:“现报者,善恶始於此身,即此身受。”
《
法苑珠林
》
卷八五:“
《
优婆塞戒经
》
云: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元
武汉臣
《老生儿》
第二折:“你在这里做甚么?早早的死了,现报了我的眼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受报,叫做现报。”
分類:
佛教
现世
作善
善恶
得报
报应
《國語辭典》:
天开眼(天開眼)
拼音:
tiān kāi yǎn
1.三月日落后或九月日出前,在黄道两侧看到的微光。也称为「黄道光」。
2.比喻天帝明察人间善恶,报应不爽。《元曲选。举案齐眉。第四折》:「怎能勾虎榜姓名标,谁想今朝,天开眼自然报。」《水浒传》第六二回:「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
分類:
苍天
奇异
有眼
天象
报应
应分
分明
《漢語大詞典》:
占租
自报应纳的租税。
《
汉书·昭帝纪
》
:“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 颜师古 注:“占,谓自隐度其实定其辞也。” 汉 桓宽
《
盐铁论·水旱
》
:“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穀同贾,器和利而中用。”
分類:
报应
租税
《漢語大詞典》:
五逆罪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
:“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
《观无量寿经》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宋
罗烨
《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
》
:“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
:“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分類:
佛教
招致
无间地狱
报应
恶业
《漢語大詞典》:
远在儿孙近在身(遠在兒孫近在身)
旧谓作恶人迟早会得到报应。 元
杨梓
《豫让吞炭》
第一折:“做的箇安自己损他人……我则怕远在儿孙近在身。”
分類:
作恶
恶人
迟早
会得
报应
《漢語大詞典》:
遭报(遭報)
受到报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迟早要遭报。
分類:
报应
《漢語大詞典》:
现死现报(現死現報)
旧时一种誓言,谓眼下即以死亡报应。
《
红楼梦
》
第七二回:“我若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
分類:
誓言
眼下
死
报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