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四种护摩
五部护摩
五种护摩色
五种护摩木
二十种护摩法
护摩木
护摩堂
护摩众
护摩坛
护摩八千薰修
护鹅
护磨
释梵护法
护国
二种护持事
四种护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息灾法,梵名扇底迦S/antika,为息恶难者。二,增益法,梵名布瑟致迦Pus!t!ika,为增福利者。三,钩召法,梵名缚始迦罗拿Vas/ikaran!a,为召集善类者。四,降伏法,梵名阿毗遮噜迦Abhica%raka,为折伏恶党者。尊胜轨护摩品曰:「护摩虽有多种,今略说四种,尽摄一切护摩之法。所谓除灾圆炉、增益方炉、摄召半月、降伏三角。」
五部护摩
【佛学大辞典】
(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属于五部,是三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独举此尊者,佛眼有破诸宿恨之功能,一切灾难多者。系恶星所为,故归于此尊而除其灾厄也。次增益段,各随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萨为本尊。求福德者,以宝菩萨为本尊。宝菩萨者即虚空藏,以宝珠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归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萨为本尊。慧光照破愚闇,故其义相应。求官位者,以幢菩萨为本尊。于高幢上安宝珠,是为幢,官位者秀出,其义相应也。求爱念者,以笑菩萨为本尊。欢喜微笑,为爱念之至极,故其义相应。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轨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为本尊,以四忿怒为眷属。四忿怒者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也。是即东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为功能,故此教令轮之忿怒尊,独为相应。次敬爱段,观音者,西方四菩萨中之法菩萨也。敬爱之法,以莲华为标帜。阿弥陀虽为莲华部之主,而观音正手持莲华,为敬爱之表示,故独举此尊也。次钩召段以钩菩萨为本尊,此有二义:一按瑜伽轨之意,钩召之法,以阿閦为本尊,萨王爱喜为眷属。其中菩萨特与钩召相应。言其故,则王菩萨以钩为三昧耶形故,以义名钩菩萨也,一四摄中之钩菩萨也,瑜祇经云:钩索锁铃四,尽成钩召事。四摄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释迦,亦居于化他之极,仍以四摄菩萨属于北方,以其中钩菩萨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钩召法,出东方金刚部之尊者,以经轨中往往东北二部有相通之义,今依通义而出之也。
五种护摩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寂灾法(息灾法)白。白是寂灾之色,如来部之义,故为最初。增益法黄。黄是增益之色,莲华部之义,故为第二。降伏法赤。赤是降伏之色,金刚部之义,故为第三。求财法青,青是成办所事,亦出生随类之形,故为第四(青色含五色)。摄召法(钩召法)黑。黑是摄召之义,即诸奉教者忿怒等所为众务,故为第五。
五种护摩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息灾者甘木,降伏者苦木,增益者果木,敬爱者花木,钩召者剌木。
二十种护摩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扇底迦有四法,布瑟致迦有九法,阿毗遮罗迦有七法。是名二十种护摩法。此中更广之,则有一百一十种之火法,秘而不译。见金刚顶经义诀。
护摩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修护摩时焚于炉中者。要段木与乳木二种。段木者,松等之乾木,段段切之者。乳木者桑等之生木,有湿气者。先积段木于炉内,于其上置乳木,以强火力。其木材之种类及寸法削状,依于增益等四种坛法而各异。见护摩供事钞中。
护摩堂
【佛学大辞典】
(堂塔)应于增益等法,各安置其所尊,而为护摩修法之处。
护摩众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护摩之修法者。
护摩坛
【佛学大辞典】
(物名)修护摩而据炉者。有大坛水坛木坛三种。掘地而涂牛粪,如式行大作法,谓之大坛,不作掘地等事,但以洒水净其地,急速作之,谓之水坛,如当今所行,以木作坛,炉据其中,谓之木坛。
护摩八千薰修
【佛学大辞典】
(修法)修不动护摩,烧乳木八千枚也。立印轨曰:「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
护鹅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有比丘知鹅鸟吞宝珠,恐鹅鸟将杀,自负其罪而救鹅。(参见:鹅珠)
护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护摩也。
释梵护法
【佛学常见辞汇】
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
护国
【俗语佛源】
公元1915年,袁世凯伪造民意,准备称帝,改「民国」为「洪宪」,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起倒袁运动,称为「护国运动」,所谓「护国」,就是护持或保卫民国。此「护国」一词,来源于佛教。公元四世纪,从西域来华的鸠摩罗什(Kumarajiva)翻译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二卷,唐·不空(Amoghavajra)三藏重译此经。史称前者为旧本,后者为新本。经的内容大意是说佛在世时,印度有十六国。所谓「仁王」,指十六国国王。为了使这些国王各护其国,平安稳定,故佛为他们说此经。传说受持讲说此经,即可「七难(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自古以来,称此经为护国三经之一。佛教徒以宗教形式表示爱国之心,常常举行护国息灾法会。在法会期间,就是念诵这本经。又佛教寺院中,一般有四天王(护国、增长、广目、多闻),传说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腰四方,护持四方的天下,故称护世,又名护国。唐·袁稹《大云寺二十韵》诗有「现身千佛国,护世四王军」句。此外,佛经中还有护国尊者,护国菩萨等。(无名氏)
二种护持事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