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挟纩(挾纊)  拼音:xié kuàng
1.披著绵衣。比喻受人慰勉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晋。杜预。注:「纩,绵也。言说以忘寒。」《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沾恩抚循,寒士挟纩。」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造绵》:「装绵衣衾内以禦重寒,谓之挟纩。」
《國語辭典》:拊循  拼音:fǔ xún
慰抚。《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國語辭典》:抚育(撫育)  拼音:fǔ yù
抚养教育。唐。陈子昂〈为苏令本与岑内史启〉:「早蒙抚育之恩,不殊骨肉之爱。」
《國語辭典》:绥抚(綏撫)  拼音:suī fǔ
平抚、安抚。《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俾屏我京师,绥抚宇内。」
分類:安定抚慰
《國語辭典》:安息  拼音:ān xí
1.安处閒逸。《诗经。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2.安歇、休息。《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老残游记》第六回:「旱路劳顿,天时不早了,安息罢!」
3.表示死亡或悼念死者的宛转用语。如:「他已经安息了!」、「我会继承您的遗志,您放心安息吧!」
4.国名。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到安息,后遂有往来。与中国交通颇早,佛教兴盛,有高僧安清等多人入中国传教。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也称为「帕提亚」。
《國語辭典》:抚恤(撫卹)  拼音:fǔ xù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國語辭典》:抚恤(撫恤)  拼音:fǔ xù
安慰救济。《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抚恤」。
《國語辭典》:痛念  拼音:tòng niàn
悲痛思念。如:「每逢佳节,不禁令人痛念娘亲,泪盈眼眶。」
分類:顾念抚慰
《國語辭典》:吊民(弔民)  拼音:diào mín
抚慰百姓。《宋史。卷三八七。列传。王十朋》:「王师以吊民为主,先之以招纳,不获已而战伐随之。」南朝齐。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分類:抚慰百姓
《漢語大詞典》:抚临(撫臨)
(1).据有,统治。史记·文帝本纪:“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
(2).谓出镇。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上表,以 彭城 要并水陆,请以皇子抚临州事。”
(3).抚慰过问。 宋 王安石 《谢孙龙图启》:“过蒙收引,亲赐抚临,因使下材得闻餘教。”
《國語辭典》:抚安(撫安)  拼音:fǔ ān
安抚。唐。胡曾 代高骈回云南牒:「奉诏镇压三巴,抚安百姓,思敦礼乐,耻用干戈。」《三国演义》第一○回:「贾诩屡劝抚安百姓,结纳贤豪。」
《國語辭典》:安慰  拼音:ān wèi
1.安抚劝慰。如:「为了避免过度惊吓所带来的后遗症,老师努力安慰土石流灾区的学生。」《三国演义》第八回:「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红楼梦》第七三回:「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来安慰他。」
2.心中感到快慰,没有遗憾。如:「看著儿女的成就,年迈的双亲感到无比的安慰。」
《漢語大詞典》:抚纳(撫納)
(1).安抚招纳。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益州 大姓 雍闓 等杀 蜀 所署太守 正昂 ,与 燮 相闻,求欲内附。 騭 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明史·汪广洋传:“以 广洋 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2).抚慰结纳。晋书·周访传:“善於抚纳,士众皆为致死。”周书·梁椿传:“ 椿 性果毅,善于抚纳,所获赏物,分赐麾下,故每践敌场,咸得其死力。”
《漢語大詞典》:悯册
怜恤抚慰的诏书。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赠司空奚公神道碑》:“有顷,持愍册宣恩于 蓟门 。将行,锡银朱於青蒲上。”
《國語辭典》:喔咻(噢咻)  拼音:yǔ xǔ
因痛苦而发出的呻吟声。《广韵。上声。麌韵》:「喔,喔咻,病声。」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疮痛呻吟之声,喔咻未息。」
《漢語大詞典》:拊背
轻拍肩背。表示抚慰。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为可临觴拊背,执手须臾,欲多其数而必其全,吾所惧也。” 唐 李百药 《妾薄命》诗:“羞闻拊背入,恨説舞腰轻。”
分類:肩背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