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许抗(字 损之 )
毛抗
雷抗
史抗
吕抗
薛抗(字 端尚 )
杨抗(字 抑之 )
郑抗
蔡抗
刘云鹄(字 抗之 )
吴太冲(字 默寘 号 若谷 别称 叠山之抗节 )
丘逢甲(字 仙根 号 蛰仙、蛰庵、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召抗日、沧海君、仲阏、仓海 )
其它辞典(续上)
蔡抗(字 子直 )许抗(字 损之 )
毛抗
雷抗
史抗
吕抗
薛抗(字 端尚 )
杨抗(字 抑之 )
郑抗
蔡抗
刘云鹄(字 抗之 )
吴太冲(字 默寘 号 若谷 别称 叠山之抗节 )
丘逢甲(字 仙根 号 蛰仙、蛰庵、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召抗日、沧海君、仲阏、仓海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67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子直。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为睦亲、广亲宅讲书,时英宗为王子,待以师友之礼。历秦州通判、秘阁校理。出知苏州,筑长堤以抗风潮,通水陆。徙广东转运使,治盐运侵窃,岁增十五万缗。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力谏不可尊濮王为皇考。召试,除知制诰。出知定州,徙秦州卒。全宋文·卷八九○
蔡抗(一○○八——一○六七),字子直,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景祐元年进士,稍迁睦亲宅讲书。英宗在宫邸,礼为师友。迁太常博士,为秘阁校理,知苏州。嘉祐七年,徙广东转运使,有政绩。英宗立,召判凭由司,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进知制诰,兼判国子监。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神宗即位,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治平四年八月卒,年六十,特赠礼部侍郎。见张方平《蔡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南城人,字损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知彬州,凿湖千顷,民赖其利。历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官终福建路转运使。全宋诗
许抗,字损之,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历知沙县、仙游县(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英宗治平中知郴州,在任二年,改潮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终福建转运使(《建昌府志》)。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三年(1070)任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熙宁五年(1072)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熙宁七年(1074)任江南西路转运使。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九
雷抗,宣和初知岳州临湘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济源人。徽宗宣和末为代州安抚副使,金人围代急,城破,与二子力战突围,皆死。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元年(1131)任荆湖北路提举常平等事。绍兴元年(1131)任荆湖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七年(1214)任台州知州,《赤诚志》:“郑抗,嘉定七年五月二十日以奉议郎知。钱塘人。及月,卒。”其当卒于本年六月卒?。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祐十一年(1251)官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淳祐十二年(1252)1月除国子司业兼资善堂赞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九一
刘云鹄,字抗之。顺德人。当为明世宗嘉靖时人。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默寘,钱塘人。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南国子司业转右中允有息心写诗集维基
吴太冲(?—17世纪),字默寘,号若谷,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吴太冲原籍海宁县路仲乡,祖父时迁居钱塘。天启七年(1627年)中丁卯科顺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同进士,礼部观政,改庶吉士,九年获授翰林院检讨,丁忧归。十二年复补检讨。上书请求严管增收赋税、著重安抚绥靖、专心剿灭流寇,尤其应以匡正人心、督促士行、打破门户、保全国体为顾念。之后他历任国子监司业、右中允,有直言的称誉;弘光年间迁任礼部右侍郎,南京沦陷后归乡,相约陆陪一同殉死,但没有下文。隆武帝起用吴太冲故官,兼任侍读,福京失守后出家为僧,清朝三次徵召,不接受,时称叠山之抗节。著有《息心窝全集》、《易义发蒙》。子吴农祥,世其家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 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 〗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 〗、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词学图录
丘逢甲(1864-1912) 字仙根,号蛰仙、仲阏、仓海。台湾苗栗县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维基百科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一作沧海君,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垄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至燕京赴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的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 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举办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旗、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佔基隆,守军不敌。6月4日,总统唐景崧弃职,乘德商轮船逃往厦门。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便返回台中,携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传颂一时。 丘逢甲内渡唐山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为都督。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故将军。”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负面评价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后人颇有微词。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丘氏内渡之际,传闻其贪污,挟带十万两白银之巨额公款而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其贪污之事,迄今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