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批点(批點)  拼音:pī diǎn
1.圈点文章,并加上评语或说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以下几本,随意批点,送呈抚帅。」
2.批评,在背后说人閒话。《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娘的抬举你一分,你也要与他争口气儿,莫要反讨众丫头们批点。」
《漢語大詞典》:标指(標指)
(1).准则。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於书无所不读,其学本於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於‘六经’。”
(2).犹标榜。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 赵丞相 特用材鋭甚,清官重职,往往世所标指谓道学者,忮者尤怨。”
(3).批点。 明 张鼐 《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2.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國語辭典》:点阅(點閱)  拼音:diǎn yuè
点召校阅。如:「每年的国庆日庆祝大会上,总统都会亲自点阅三军。」
《國語辭典》:朱笔(朱筆)  拼音:zhū bǐ
蘸朱墨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批改学生作业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宋景公脩唐书,稿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一。阎若璩》:「今悉准之说文,于汉隶字原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也作「朱笔」。
《漢語大詞典》:小点(小點)
(1).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者。”
(2).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批点法》:“ 宋 真德秀 批点法:点,句读小点。语絶为句,句心为读。”
(3).小供应点。如:多设小铺、小点,方便居民。
《國語辭典》:批评(批評)  拼音:pī píng
1.评论是非好坏。通常针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或加以攻击。《红楼梦》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里知道这些。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这门样一闹,学堂中人一定要批评我,把我从前的名声,一齐付之东流了。」
2.对文学或艺术品加以分析、比较及评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今日正在里面删改批评、待俺早些贴起封面来。」
《國語辭典》:才子书(才子書)  拼音:cái zǐ shū
清代金圣叹所批点评注的六部书。其目为《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