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城武。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德宗建中末,朱泚叛,皋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贞元元年,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病,不能临朝政,皋上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寻暴疾卒。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广德元年(763)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拜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皋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寻迁大将军。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卒于镇。《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大历初以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累授殿中侍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遣家僮苏玉持诏以皋为御史中丞。皋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诏以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其功。德宗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贞元元年拜剑南西川节度使。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封扶风县伯。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十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立。加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22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严挺之从孙。代宗大历八年进士,累佐使府。德宗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歙团练副使。后掌宣歙留后,倾府藏以进献。寻授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充河东节度使。宪宗元和初,以平杨惠琳功,拜司空,封扶风郡公。元和四年,入拜尚书右仆射。绶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薄之。以事为御史劾,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吴元济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经年无尺寸功。乃拜太子少保代归。久之,进位太傅,卒。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绶。长庆元年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
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
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
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
《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
《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
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浦江人,字圣仪。仕为武源令。后迁交州刺史。所至有恩惠,州人谣曰:“杨圣仪,政多奇。”
韦希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中宗朝,官刑部郎中。后自左卫将军兼通事舍人、内供奉迁宗正卿。转太常卿,封扶阳公。
田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平州卢龙人,字云长。田绪弟。德宗贞元十八年入朝,授左骁卫将军,封扶风郡公。宪宗元和中拜夏绥银节度使。吐蕃扰丰州,缙设伏邀其归,入为左卫大将军。坐事再贬。穆宗长庆初终左领军卫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9 【介绍】: 唐并州晋阳人,字云翔。唐次子。宪宗元和五年进士。历迁监察御史、屯田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九年,出为福建团练观察使。滥杀人,风绩不立。会卒,奴婢争财,有司按其赀,至十余万,时议嗤薄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9 字云翔,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宪宗元和五年(810)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历官监察御史、州刺史。文宗大和元年(827)任屯田郎中,五年充山南道宣抚使。转司勋郎中,八年充弘文馆学士。九年转职方郎中,权知中书舍人。开成元年(836)正拜,五月出为福建观察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文宗大和九年(835)登进士第,明年又中制科。事迹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四九。《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0 【介绍】: 唐人,字相之。文宗大和四年进士。能诗工文。累官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充翰林学士,转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迁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巨鹿县开国男。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 生年不详。字相之,籍贯不详。文宗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累擢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充翰林学士,赐绯,历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次年,转考功郎中,拜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84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改兵部侍郎判户部。三年,任宰相。四年卒。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宣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卷二四九,《唐诗纪事》卷五一,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一〇。魏扶能诗,与白居易、白敏中友善,有诗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扶字相之。大和四年进士。宣宗朝官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累迁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张扶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广都人,字子持。博学,善文辞。仕前蜀。王建武成初,凡幕府书奏笺檄,皆属其具草。官至兵部郎中。时建养子王宗佶骄纵不法,时出大言。扶因宴间指斥之。宗佶大惭恨,阴令庖人置堇毒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 【介绍】: 名或作元球。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吴越国君钱镠子。数建军功,累官指挥使、节度使、兼中书令。元瓘时,恃恩骄横,增益军马。元瓘使人讽之,令自请输还兵仗,出判温州,元珬拒之。于是铜官庙吏承元瓘旨,密告元珬图危社稷,因被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 一作钱传球、钱元球。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武肃王钱镠之子。有军功,为钱镠所宠爱。天宝十年(916)官土客诸军都指挥使、镇海军节度副使。封大彭县侯。又封扶南侯。宝正元年(926)为静海军节度使。四年兼中书令。天福二年(937)为文穆王钱元瓘所杀。《十国春秋》卷八三有传。《南雁荡山志》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 【介绍】: 宋人。道士。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途,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后移居华山云台观。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固辞。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好读《》,著《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9 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后唐明宗长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20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石室,摄生修炼。后周世宗时被召赴阙,拜左拾遗,不受,留月余而归。相传宋太祖登极后,陈大笑坠骡,谓“天下自此定矣”。宋太宗时,两次被征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留数月放还。《宋史》有传。陈抟通经史百家言,尤精于《》。据云曾从麻衣道者得《正易心要》42章,演为《先天图》、《无极图》等,对北宋理学家影响甚巨。曾作诗600余首,多佚。《五代史补》、《诗话总龟》、《五朝名臣言行录》、《老学庵笔记》、《诗林广记》等书中存诗1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诗14首、断句2。另《太华希夷志》尚存入宋后诗多首。
全宋诗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人称白云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二十馀年。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石室。后周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卒。有诗六百馀首,已散佚。《宋史》卷四五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陈抟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服气避谷。移居华山。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入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卒端拱初。诗四首。(复出一首)
全宋文·卷一○
陈抟(?——九八九),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太平兴国中朝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抟好读《》,自号扶摇子,学者又称白云先生。端拱二年七月卒。著《易龙图》一卷,传先天之学;《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今所传陈抟著述,多为后人伪托。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二。
孙扶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端拱二年(989)任明州知州。
王扶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道元年(995)任温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苏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杜衍与仲淹主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后为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
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集》(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苏易简孙。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居丧于长安。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仲淹、富弼主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诗文豪健,善草书。有集十六卷。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