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提挈 拼音:tí qiè
1.携带。《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班白不提挈。」《战国策。东周》:「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提拔、照顾。《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周翰提挈,程万里亦得补福建福清县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侣笙连忙拱手道:『多谢提挈!』」
3.揭示、提出。唐。韩愈 〈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4.带领、统率。《南齐书。卷三八。列传。萧赤斧》:「帐饮阛肆之閒,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唐。元稹 起复田布魏博节度等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5.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慕容、姚泓,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钺。」
2.提拔、照顾。《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周翰提挈,程万里亦得补福建福清县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侣笙连忙拱手道:『多谢提挈!』」
3.揭示、提出。唐。韩愈 〈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4.带领、统率。《南齐书。卷三八。列传。萧赤斧》:「帐饮阛肆之閒,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唐。元稹 起复田布魏博节度等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5.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慕容、姚泓,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钺。」
《國語辭典》:立人 拼音:lì rén
1.为人、做人。如:「谦和是处世之本,忍让为立人之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廉耻》:「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2.辅助别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3.指当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苏黄迁谪》:「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2.辅助别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3.指当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苏黄迁谪》:「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漢語大詞典》:共持
(1).共同拿着。 南朝 宋 范云 《对酒》诗:“对酒心自足,故人来共持。”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有月多同赏,无盃不共持。”
(2).共同扶持。《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吾幼未能任事,赖诸将共持之尔。”
(2).共同扶持。《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吾幼未能任事,赖诸将共持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