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生
(1).常性,人的自然习性。晏子春秋·谏下十三:“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张纯一 校注:“ 苏舆 曰:‘生,性也。正生犹言常性。’ 苏 説是,常性即真性。”
(2).传统戏曲脚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喉音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生之料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钱麻子 ?”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这四个不同的脚色,其实是都是 林先生 自己一个人扮出来的,一个是正生,就是‘语录式’,别的三个都是小丑,自装鬼脸,自作怪相,将正生衬得一表非凡了。”
《國語辭典》:穷生(窮生)  拼音:qióng shēng
戏剧中饰演寒微人士的小生角色。
《漢語大詞典》:净色
(1).指明净的月色。 唐 张籍 《西楼望月》诗:“幽光落水堑,浄色在霜枝。” 唐 徐凝 《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诗:“四天浄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水浒传》第八二回:“第四个浄色的,语言动众,颜色繁过。”
《漢語大詞典》:鬼面
扮演神鬼时戴的假面具,或勾勒的鬼形脸谱。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祭厉:“儺用狂夫一人,蒙熊皮,黄金四目,鬼面,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國語辭典》:里子(裡子)  拼音:lǐ zi
1.衣服、帽子、鞋子等的衬布。《红楼梦》第四二回:「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也称为「里儿」。
2.戏剧中作配角的人。此角色有点技术,但不能演正戏。如玉堂春中的红袍、四郎探母中的四夫人等。
《國語辭典》:花脸(花臉)  拼音:huā liǎn
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包括:(1)地位较高、著重唱功的正净,称为「大花脸」。(2)注重功架、念白和做功,大多性格豪迈爽直,或有特殊性格的副净,称为「二花脸」。(3)扮演丑角的称为「小花脸」。另以粉饰及唱做的不同,而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也称为「花面」。
《國語辭典》:花面  拼音:huā miàn
1.形容女子貌美如花。唐。刘禹锡〈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也作「花颜」。
2.形容女子的化妆。唐。徐昌图 木兰花诗:「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栽柳絮。」
3.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参见「花脸」条。
《国语辞典》:家家酒  拼音:jiā jiā jiǔ
小孩子模仿、扮演家庭事务的游戏。如:「小孩子们玩家家酒时,学大人的模样真是可爱。」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漢語大詞典》:粉脸(粉臉)
(1).指妇女搽过粉的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轻匀了粉脸。”红楼梦第六回:“﹝ 龚人 ﹞不觉把个粉脸羞的飞红。” 茅盾 《子夜》十二:“他那尖利的眼光钉住了 刘玉英 的粉脸。”
(2).指戏曲中面涂白粉的脸谱,一般为扮演奸佞的净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赵文华 陪着 严嵩 ,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郭沫若 《史学论集·替曹操翻案》:“我们可以预言 曹操 的粉脸也会逐渐被人民翻案的。”
《國語辭典》:扫边(掃邊)  拼音:sǎo biān
戏剧中不重要的角色。
《國語辭典》:正末  拼音:zhèng mò
元杂剧的角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全剧只有一位正末,每折皆须出场,但四折中可扮演不同人物。也称为「末泥」。
《國語辭典》:官生  拼音:guān shēng
清朝制度中,称应考乡试的高级官吏子弟为「官生」。
《國語辭典》:马童(馬童)  拼音:mǎ tóng
管马的童仆,或戏曲中扮演马夫的角色。
《國語辭典》:狮蛮(獅蠻)  拼音:shī mán
1.宋朝重阳节时,于蒸糕上放置由粉制成的饰物。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卷八。重阳》:「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䌽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带,常饰有狮子、蛮王等图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按狮蛮拽札起锦征袍,把龙泉扯离出沙鱼鞘。」《三国演义》第三回:「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3.节庆时人扮作狮子、蛮王的模样尽情跳舞。后泛指各种歌舞。《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漢語大詞典》:嗔拳
(1).谓因恼怒而挥拳。 宋 王洋 《遣兴》诗:“贫病欺人须服弱,嗔拳笑面却应休。” 金 元好问 《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 革 ﹞初在 太原 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 江 淮 之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按荆楚岁时记有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面如胡人状,作勇士之势,谓之嗔拳,则知其为 荆 楚 故旧矣。”